大和證券上季獲利暴跌24% 金融市場震盪衝擊業績
近期,金融市場波動不斷,大型證券公司的營運表現成為外界關注焦點。日本第二大券商大和證券集團近期公布的財報顯示,其最新一個財季的純利出現了顯著下滑,按年下跌24.3%,金額約為299.54億日圓(約2.08億美元),這是八個財季以來首次出現倒退。 儘管如此,這一結果大致符合市場預期。
業績下滑背後的真相,往往比單一數字來得複雜。深入分析大和證券的財報細節,可以發現不同業務板塊表現差異巨大,這也折射出當前全球金融環境的挑戰與機遇並存。
迷霧中的航行:為何獲利縮水?
大和證券本財季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24.3%,這一降幅顯眼,需要探究其背後的主要驅動因素。根據財報,雖然總經營收入按年下跌7.1%至3,455.77億日圓,但經營溢利反而上升了12.4%至529.16億日圓。 這組數據似乎有些矛盾,經營溢利上升而純利下降,可能意味著稅務或其他非經營性因素對最終純利的影響較大,或是不同層級的利潤計算口徑差異。然而,更關鍵的在於具體業務分部的表現。
財報指出,期內證券承銷的收入幾乎實現倍增,同時併購相關業務收入也創下歷史新高,這兩項業務的強勁表現成功助力投行業務在該財季實現按年扭虧為盈。 這顯示在資本市場活動方面,特別是企業融資和併購諮詢領域,大和證券展現了強勁的競爭力,抓住了市場的機會。證券承銷的收入增加,可能得益於日本企業面臨來自投資者要求提高資本效率的壓力,從而推動其撤出交叉持股,增加了股權資本市場的交易活動。
然而,光明之外亦有陰影。財報同時披露,期內證券及債券交易收入出現下滑。 這一下滑是導致整體收入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市場的交易活動受多重因素影響,包括宏觀經濟狀況、利率政策、市場波動性以及投資者情緒等。交易收入的減少可能反映了特定資產類別(如債券)市場的不景氣,或是整體市場交投的清淡。
將目光轉向另一份關於第三財季(截止2023年12月31日)的報告,雖然與本次末財季(截止3月底)不同期,但可以提供一些業務層面的參考。該報告顯示,零售部門的淨營業收入增加了1%,普通收入增長了4.6%,主要得益於高資產管理合約和投資信託的銷售。 這表明面向個人投資者的業務表現穩健,甚至有所增長。然而,批發部門的淨營業收入下降了8.6%,普通收入更是大幅下降了44.4%,原因歸咎於客戶流量減少和利率上升。 資產管理部門的淨營業收入增長了3.3%,普通收入增長了0.8%。
綜合這些信息,可以推斷出大和證券近期面臨的挑戰主要集中在批發業務和部分交易活動,尤其是受利率上升影響的固定收益類交易。而投行業務(特別是承銷和併購)和零售業務則展現了較好的韌性或增長。末財季整體純利的下降,很可能是批發和交易業務的疲軟,抵銷了投行和零售業務的部分增長,再疊加其他財務因素的綜合結果。
分部透視:業務冷暖幾何?
金融機構的業務往往涵蓋廣泛,理解不同部門的表現至關重要。大和證券的業務主要包括零售、批發、資產管理以及全球市場與投資銀行等。
零售部門: 面向個人投資者的零售業務似乎表現相對穩定甚至向上。在前述的第三財季報告中,零售部門的收入和利潤均有所增長,這得益於有效的銷售策略和產品吸引力,例如高資產管理合約和投資信託的良好銷售。 在市場波動加劇的環境下,零售客戶的投資需求可能轉向更穩健或受專業管理的產品,為該部門帶來了支撐。
批發部門: 批發業務是服務機構客戶和企業的部門,其表現與宏觀經濟和市場流動性高度相關。第三財季批發部門的顯著下滑 表明機構客戶的交易活動可能因市場不確定性而趨於謹慎,同時利率的上升增加了融資成本,影響了交易量和利潤空間。末財季部分交易收入的下滑 可能也與此有關。
資產管理部門: 資產管理部門在前述第三財季實現了收入和利潤的增長。 這通常與管理資產規模的擴大、良好的投資表現以及管理費收入的增加有關。在市場波動中,投資者對專業資產管理的需求可能增加,有助於該部門的表現。
全球市場與投資銀行部門: 末財季投資銀行業務的表現可圈可點,證券承銷和併購業務的強勁增長使其實現扭虧為盈。 然而,全球市場業務(包含部分交易活動)可能面臨壓力,如同證券及債券交易收入的下滑所示。 綜合來看,這個部門的表現呈現分化,投行端亮眼,而交易端受挫。
這種分部表現的差異,反映了當前金融市場環境的複雜性。一方面,企業在股權融資和併購方面仍有活躍需求;另一方面,市場交易環境,特別是固定收益市場,可能面臨挑戰。
市場逆風與內部調整
大和證券面臨的獲利下降,不僅是其自身營運的問題,也與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整體環境息息相關。全球範圍內的通脹壓力、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緊縮(如日本央行雖然長期實行寬鬆政策,但也面臨轉變的討論,而其他主要央行已大幅加息)、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都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交易活動以及資產價格,進而衝擊證券公司的營收。
利率上升對證券公司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對於依賴融資的交易業務,利率上升會增加成本。對於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利率上升可能導致價格下跌,影響交易和承銷收入。同時,高利率環境也可能影響企業的投資和融資決策,進而傳導至投行業務。儘管末財季投行表現強勁,但未來的持續性仍需觀察。
此外,激烈的行業競爭也是常態。無論是日本國內還是國際市場,證券行業都面臨來自同行、銀行以及新興金融科技公司的競爭。如何在競爭中維持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是大和證券必須持續應對的課題。
面對挑戰,大和證券顯然也在進行內部的調整和策略的優化。首席財務官提到,日本企業面臨投資者壓力推動撤出交叉持股,這為股權資本市場帶來了機會。 大和證券能夠抓住證券承銷和併購業務的機會,說明其在這些領域具備一定的能力和市場地位。未來,如何進一步強化優勢業務、調整受挫業務的策略、控制成本,以及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將是大和證券能否重拾增長動力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末財季純利下降,但全年度的業績表現則有所改善。全年收入按年上升7.4%至1.37萬億日圓,經營溢利上升8.5%至1,667.42億日圓,純利更是上升27%至1,543.68億日圓。 這表明,儘管個別季度表現可能受短期因素影響,但從全年來看,大和證券的整體經營狀況是向好的。這也印證了不同財季之間的表現差異,以及單一季度數據可能無法完全反映公司全年運營趨勢的情況。全年度的增長可能得益於前幾個財季的良好表現,以及特定業務在不同時間段的季節性或周期性波動。
前瞻:挑戰與希望並存
大和證券最新財季純利下降24.3%的財報,無疑給市場帶來了一絲陰霾,尤其作為日本主要的金融機構之一。然而,將這一數字置於更廣闊的背景下審視,包括不同業務板塊的具體表現以及全年度的累計數據,可以看到情況並非全然悲觀。投行業務的強勁增長,尤其是證券承銷和併購諮詢的突出表現,顯示了公司在特定高附加值領域的競爭優勢。零售業務的穩健也為公司提供了基礎支撐。
真正的挑戰來自於批發業務和部分交易活動受到的衝擊,這與全球宏觀經濟環境和利率變動緊密相關。金融市場的波動性、監管環境的變化以及科技進步帶來的行業變革,都將持續影響包括大和證券在內的全球金融機構。
未來,大和證券的表現將取決於其能否有效應對這些外部挑戰,並在內部管理和業務策略上做出適應性調整。強化風險管理、優化業務結構、提升數字化能力、深耕具有增長潛力的市場和業務(如資產管理、高附加值投行服務等),將是其穿越當前市場周期的關鍵。
純利的下降是一個警示信號,促使公司檢視和調整,但也應看到其在某些領域取得的成績。金融行業的潮起潮落是常態,關鍵在於機構如何積蓄力量,在逆境中尋找新的增長點,並為下一輪的市場上行做好準備。對於大和證券而言,末財季的挑戰是其持續演進和適應複雜金融格局過程中的一個縮影。其能否在變局中保持韌性並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仍有待時間的檢驗,但其在部分核心業務上的表現已顯示出潛在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