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革命|全球科技巨頭競逐新戰場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政府已向長和表示,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以外的港口「不成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注意到有關報導,也注意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表示高度關注有關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交易各方不得採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准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背景事件:長和出售港口業務
- 交易內容: 長江和記實業(長和)計劃將旗下43個海外港口,包含巴拿馬運河兩大核心港口的控制權,全部打包賣給美國貝萊德財團。
- 交易金額: 總值超過220億美元,預計長和最終到手的現金將超過190億美元。
- 市場反應: 消息傳出後,長和股價大漲超20%,總市值來到1800億港元,創近兩年新高。
出售原因分析
* 美國政府多次聲稱巴拿馬運河是「美國重要國家資產」,並以「應對中國影響力」為由施壓巴拿馬政府,甚至威脅重新控制運河。
* 儘管巴拿馬總統否認「中國控制運河」的謠言,但美國持續的政治壓力可能使長和的運營環境惡化。
* 長和在巴拿馬的兩個港口經營權原本續約至2047年,但美國勢力的介入可能導致合約提前終止。
* 李嘉誠選擇主動出售,避免未來可能的強制退出或補償糾紛,實現高位套現。
* 長和明確保留中國香港、深圳及內地的港口資產(如鹽田國際),顯示其戰略重心轉向更穩定或更具增長潛力的區域。
* 近年來,李嘉誠家族在香港加大地產投資,並成立家族辦公室,被視為「回歸亞洲」的信號。
* 在全球經濟波動背景下,出售資產既可兌現收益,又能規避地緣風險,同時為集團在新興領域注入資金。
* 李嘉誠以「低買高賣」著稱,此次出售正值地緣衝突升溫之際,再次體現其敏銳的商業嗅覺。
各方反應
- 中國: 外交部表示希望有關各方審慎行事,與中方有關部門充分溝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表示高度關注有關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交易各方不得採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准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 美國: 特朗普政府將這筆交易譽為在美國後院戰勝北京影響力的一個成績。
- 長和: 強調此次出售資產的理由是「純商業決定」,與近期巴拿馬港口的政治爭議無關,但商業界和國際輿論普遍認為,與當前中美之間日益尖銳的地緣政治角力密不可分。
可能的影響
- 若貝萊德財團成功完成收購,其將掌控全球10.4%的集裝箱吞吐量,躋身全球港口運營商前三甲名。
- 美國可能將這一交易視為其「美國優先」政策的成功案例,進一步強化美國對全球戰略通道的控制權。
中方立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的表態反映了中方的立場:不評論具體商業交易,但「反對在國際經貿關係中濫施脅迫、施壓的手段」。中方還重申從未參與運河管理運營,也不插手運河事務,暗示美方的「中國威脅論」站不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