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業界控煙十招恐毀夜經濟

香港酒吧業界對「控煙十招」的反彈與夜經濟的未來

香港政府擬推出的「控煙十招」引發了酒吧業界的強烈反彈。業界人士認為,這些措施將對本已疲弱的餐飲娛樂業造成「毀滅性打擊」,並加劇香港居民北上消費的趨勢。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控煙措施對酒吧業界的具體影響、業界的訴求與建議,以及香港夜經濟的未來發展方向。

「控煙十招」對酒吧業界的影響幾何?

「控煙十招」中,最受關注的措施包括禁止售賣加味傳統煙及水煙。香港持牌酒吧會所聯會創會會長梁立仁指出,水煙是吸引顧客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在露天酒吧,有6至7成的顧客因為提供水煙而選擇光顧。禁止水煙將直接導致客源流失,減少酒吧的收入。

此外,業界人士還擔心,更嚴格的控煙措施將加劇香港居民北上消費的趨勢。由於內地消費市場價格相宜、活力十足,且限制較少,許多香港消費者選擇到內地酒吧消費。嚴格的控煙措施將進一步削弱香港酒吧的競爭力,促使更多消費者轉向內地市場,最終影響香港的夜經濟。

酒吧業界的訴求與建議

面對即將實施的控煙措施,酒吧業界提出了多項訴求與建議。

  • 成立「夜經濟諮詢委員會」:業界希望政府能與業界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共同制定兼顧公共衛生與經濟活力的政策。成立「夜經濟諮詢委員會」有助於政府更好地了解業界的需求與顧慮,制定更合理的政策。
  • 加強監管而非全面禁止:對於加味煙、水煙等產品,業界建議政府考慮加強監管,例如要求酒吧申請提供水煙的許可證,而非直接禁止。這既能滿足部分消費者的需求,也能方便政府進行監管。
  • 分階段、循序漸進實施:業界認為,「控煙十招」的實施應採取分階段、循序漸進的策略,給予業界足夠的適應期。對於加味傳統煙、水煙及另類煙草產品的禁令,應深入研究經濟影響,審慎評估後再做決定。

香港夜經濟的未來

香港的夜經濟正面臨多重挑戰。除了控煙措施的影響外,還有來自內地消費市場的競爭、疫情後的經濟復甦緩慢等因素。為了重振香港的夜經濟,政府與業界需要共同努力。

  • 借鑒外地經驗:上海、廣州等內地城市在發展夜經濟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香港可以借鑒這些城市的做法,例如制定夜間經濟發展藍圖、加強政府引導、提供硬件和軟件配套等。
  • 發掘香港特色:香港擁有獨特的文化和旅遊資源,可以發掘更多具有香港特色的夜間活動,例如街頭表演、文化導覽、特色美食等。
  • 加強區域合作:香港可以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共同開發夜間旅遊產品,吸引更多遊客。

總體而言,香港酒吧業界對「控煙十招」的反彈反映了業界對自身生存與發展的擔憂。政府在推行控煙政策的同時,也應充分考慮對經濟的影響,與業界保持溝通,共同尋找平衡點,推動香港夜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結論:平衡公共衛生與經濟活力

香港政府在推動公共衛生政策的同時,需要兼顧經濟發展,特別是對於依賴特定消費模式的行業。控煙措施的實施應謹慎,並與業界充分溝通,尋求平衡公共衛生與經濟活力的解決方案。透過成立諮詢委員會、加強監管、分階段實施等方式,有望在保障市民健康的同時,也能夠維持香港夜經濟的繁榮。此外,香港需要不斷創新,發掘自身獨特的文化和旅遊資源,以吸引更多遊客,重振夜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