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巨頭瘋搶算力資源!騰訊、阿里、字節跳動掀AI軍備競賽

算力資源爭奪戰:巨頭們的無聲硝煙

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中,算力已不再僅僅是冰冷的機器能力,它已躍升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尤其在人工智能(AI)技術突飛猛進的當下。中國的幾大互聯網巨頭——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正上演著一場無聲卻激烈的算力資源爭奪戰,這不僅關乎各自AI戰略的推進速度,更可能重塑未來的產業格局。

為何算力如此炙手可熱?

算力,簡單來說,就是計算的能力,特別是處理複雜運算和龐大數據的能力。在AI領域,尤其是大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的訓練和推理過程中,需要極其龐大的計算資源,特別是高性能的圖形處理器(GPU)。 隨著AI應用的場景越來越廣泛,從智能客服、內容生成到自動駕駛、藥物研發,對算力的需求呈現爆炸性增長。

加劇這場算力爭奪戰的另一關鍵因素,是地緣政治帶來的供應不確定性。以輝達(Nvidia)為代表的先進GPU晶片,其對華出口受到嚴格管制,H20等為中國市場「特供」的晶片也已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必須持有許可證才能出口。 這使得本已供不應求的市場更加緊張,企業必須提前佈局,甚至不惜高價囤積現有資源。

巨頭間的算力交易曝光

在這一背景下,市場傳出令人矚目的消息:騰訊在今年第一季度向字節跳動購買了價值約20億元人民幣的GPU算力資源,這批資源主要包含輝達H20卡和伺服器。 騰訊內部人士透露,其混元大模型的AI應用「騰訊元寶」目前的更新就主要使用了來自字節跳動的算力。 此外,據消息人士稱,在「DeepSeek」(深度求索)大模型爆紅之後,阿里巴巴也在第一季度向字節跳動下了GPU訂單。

這一系列交易的曝光,揭示了中國互聯網巨頭在算力資源上的微妙關係與現實困境。儘管字節跳動相關負責人對此予以否認,但多個獨立消息源都指向了巨頭之間確實存在算力資源的流通。 這表明,在極度渴求算力的環境下,即使是競爭對手,也可能為了業務的實際需要而進行資源互助。

字節跳動的算力「家底」與策略

為何騰訊和阿里巴巴會向字節跳動「求購」算力?這與字節跳動在過去一年大舉囤積GPU資源的策略有關。據多位接近字節跳動的人士透露,字節跳動在去年囤積了約10萬個GPU模組,據估算,這批資源總價值可能高達約1,000億元人民幣。 有字節人士甚至表示,目前字節跳動擁有的GPU卡數量已達到約100萬張,算力資源規模已躋身世界第一梯隊,與微軟、谷歌、Meta等國際巨頭相當。

字節跳動採購的GPU資源主要用於支持其自身的大模型研發(如豆包大模型)和雲端各項業務。 然而,在巨大的算力儲備面前,字節跳動也將其中一小部分資源(據稱不到十分之一,價值約幾十億元)對外售賣。 由於當前算力市場的供不應求,對外銷售算力已成為字節跳動旗下自研大模型「火山引擎」一個重要的增量營收來源。 據悉,字節高層一度考慮停止對外出售算力,但考慮到業務的收入業績要求,最終交易得以繼續進行,但規模有所縮減。

算力焦慮與未來影響

騰訊、阿里巴巴等公司加大算力投資,除了滿足大模型研發和AI應用的需求外,也是為了提升面向終端用戶(C端)的產品體驗。 對於擁有龐大用戶基數的互聯網平台而言,如果AI應用頻繁出現卡頓或「伺服器繁忙」的情況,將直接導致用戶流失。

這場算力爭奪戰不僅體現了AI技術發展對基礎設施的強烈需求,也反映了在外部供應受限的情況下,中國科技企業為確保自身發展而採取的積極囤貨與內部流通策略。字節跳動的大規模囤積行為,使其在短期內成為了算力資源的供應方,緩解了部分企業的燃眉之急。

然而,這種資源分配模式是否可持續?長期來看,中國科技企業如何才能確保穩定且高性能的算力供應,擺脫對特定晶片供應商的高度依賴?這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需要共同面對和解決的重大課題。這場算力資源的無聲硝煙,不僅是技術實力與資本力量的較量,更是關乎中國數字經濟未來發展命脈的關鍵一役。它推動著國內算力基礎設施的加速建設,也催生著對國產替代方案的迫切需求,預示著中國科技產業在核心硬體領域將迎來更為艱巨的挑戰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