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DONKI小西灣店突傳5月底結業!AI預測下一個倒閉熱點
在零售的潮汐中尋找彼岸
香港的零售市場,向來如同一片波濤洶湧的大海,充滿機遇,也隱藏著暗礁。近年來,一股來自日本的「驚安」旋風,為這片海域帶來了新的活力,它就是DON DON DONKI。憑藉其獨特的商品組合、緊湊的購物環境和不時帶來的驚喜,DONKI迅速在港擴張,成為港人熱愛的掃貨天堂。然而,即使是看似無堅不摧的「驚安之殿堂」,也無法完全免疫於市場的起伏與挑戰。近日傳來DONKI小西灣店即將結業的消息,就像在這片熱鬧海域上泛起的一絲漣漪,雖然只是一間分店的調整,卻足以引發我們對香港零售生態更深層次的思考。
驚安退潮?小西灣店告別社區
根據多方報導,位於小西灣藍灣廣場的DON DON DONKI分店,已證實將於二零二五年五月三十一日結束營業。 這間分店自開業以來,服務了小西灣及周邊社區的居民約四年時間。 DONKI方面透過社交平台向街坊們表達了感謝,並舉辦了「感謝祭」以折扣優惠回饋顧客。 結業的主要原因據報是租約期滿。 這宗消息之所以引人關注,不僅因為DONKI在香港的人氣,更因為這是DONKI登陸香港市場以來,較為罕見的「退場」案例,甚至有媒體稱之為「第一滴血」。 在過去幾年,我們習慣看到DONKI一家接一家地開新店,從尖沙咀的旗艦店到各區的社區店,其擴張步伐可謂相當進取。 因此,一間分店的關閉,無論原因如何,都難免引發外界對其在港發展策略及整體零售環境的聯想。
租約期滿背後的市場訊號
雖然官方說法是租約期滿不再續租,這是一個商業世界中極為常見的操作,背後卻可能隱藏著更複雜的市場考量。租金成本一直是香港零售業,特別是實體店舖面臨的巨大挑戰。儘管近期市場有所波動,核心地段的租金或許有所調整,但對於一些社區或非核心區域的舖位,其議價空間、業主對租金回報的期望,以及租戶對該舖位盈利能力的評估,都是影響續租決定的關鍵因素。 DONKI在港積極尋找面積達一萬平方呎起的新店舖,這或許暗示著其整體策略更傾向於開設較大規模、能提供更全面商品種類及購物體驗的分店。 小西灣店的舖位面積或回報未能符合其未來發展藍圖的需求,或是集團在整體舖位組合上進行優化,將資源集中投放於更具潛力或協同效應更強的分店。
除了租金因素,市場競爭的加劇也不容忽視。近年來,除了DONKI本身的擴張,其他本地及國際零售商也在不斷調整策略,爭奪市場份額。網上購物的普及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雖然DONKI以其獨特性和線下體驗吸引顧客,但整體零售蛋糕的分配,以及不同地區的消費力變化,都會對個別分店的表現構成影響。小西灣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社區,其居民的消費模式、對商品種類的偏好,以及是否有其他更便捷的購物選擇,都可能是DONKI評估該店未來前景時會考慮的因素。四年租約期滿,是一個重新審視分店表現並作出戰略調整的合理時機。
驚安的香港拼圖與策略演變
自二零一九年登陸香港以來,DONKI迅速成為了香港零售市場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其「驚安」的口號深入民心,各種獨特的日本商品、生鮮食品、家居雜貨,以及充滿日式氛圍的店內佈置,都為消費者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購物體驗。 DONKI在香港的分店網絡迅速擴張,從最初的尖沙咀店,陸續在銅鑼灣、中環、黃埔、將軍澳、荃灣、屯門、鑽石山、九龍灣、旺角等地開設分店,截至小西灣店結業前,其官網顯示在港共有十間分店。 這種快速擴張策略,旨在迅速佔領市場份額,建立品牌影響力,並透過規模經濟降低採購和營運成本。
然而,高速擴張之後,企業往往需要進入一個調整和優化的階段。關閉表現不符預期或租約條件不再理想的分店,是零售企業常有的戰略調整手段。小西灣店的結業,可能標誌著DONKI在港發展策略正從單純的「數量擴張」轉向「品質優化」或「結構調整」。集團提到正積極尋找面積更大的商業舖位,這或許預示著未來新開的分店將會是更大規模的綜合性門店,提供更豐富的商品和服務,例如引入更多的餐飲元素(如過去曾嘗試的「鮮選壽司」,雖然部分已結業,但海之戀分店仍在營業),或更廣泛的特色商品區域,以提升單店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力。這是一種更為集約和精細化的發展模式,旨在鞏固其在港的地位,並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社區情感與消費者的得失
對於居住在小西灣及其附近的居民而言,DONKI藍灣廣場店的結業無疑帶來了不便。在過去四年裡,這間店為社區居民提供了便利的購物選擇,購買日本特色商品不再需要前往港島其他區域或九龍。它的存在,也為藍灣廣場及周邊帶來了人流,活躍了社區的商業氣氛。許多習慣了在這裏購買日用品、零食或生鮮食品的街坊,可能需要重新規劃他們的購物路線和習慣。雖然DONKI在港仍有多間分店,但對於部分長者或不便跨區購物的居民來說,失去這間就近的分店,確實是一種損失。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一間受歡迎商店的離去總是令人惋惜的。DONKI之所以受到歡迎,在於其獨特的「尋寶」式購物體驗,以及能找到各種市面上不常見的日本商品。這種體驗在一定程度上是難以被純粹的線上購物所取代的。小西灣店的結業,提醒我們實體零售店舖與社區的連結,以及它們在提供便利性、創造就業和營造商業氛圍方面所扮演的角色。當一間店舖離去,留下的不僅是空置的舖位,還有社區居民對這份便利和連結的記憶。
零售的韌性與未來的可能
DONKI小西灣店的結業,並非宣告「驚安」在香港的敗退,而更像是其在港發展進入新階段的策略調整。在零售市場的浪潮中,企業需要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適應能力。這包括對市場變化的敏銳洞察,對成本結構的嚴格控制,以及根據消費者需求和行業趨勢靈活調整營運策略。 DONKI在尋找更大舖位的舉動,顯示其對香港市場仍抱有信心,並正在謀劃新的佈局。
香港零售業的未來,將是線上線下更深度融合、體驗式消費更受重視的時代。純粹依賴地理位置和商品種類已不足夠,零售商需要創造更具吸引力的店內體驗,提供差異化的服務,並利用科技提升營運效率和顧客互動。對於DONKI而言,如何在其標誌性的「驚安」風格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其線下體驗,拓展線上銷售渠道,並根據不同社區的客群特點進行更精準的商品和服務組合,將是其未來持續成功的關鍵。小西灣店的結業,或許是其在香港這片零售熱土上,不斷探索、學習並調整前行軌跡的一個小小的註腳。它提醒著所有零售參與者,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唯有不斷進化,才能在這片潮汐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