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首季報喜!稅前盈利飆升12%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業績亮眼

揭開滙豐首季盈利的神秘面紗:12%增長的背後故事

稅前盈利增長12%:數字遊戲還是真實力?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在最新公佈的首季業績中,列賬基準除稅前利潤達到61.2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2.26% (根據固定匯率計算則增長12.8%)。 這個數字乍看之下令人振奮,彷彿顯示了銀行業務的強勁復甦。 然而,細究數據會發現,集團整體層面的稅前盈利卻有所下降。滙豐控股首季按固定匯率計算的除稅前利潤為94.84億美元,按年下跌了24.13% (列賬基準稅前利潤下跌1.8%至127億美元)。 這其中的差異,引發了我們深入探討的興趣。

香港市場的貢獻:穩健增長的基石

在集團整體盈利下滑的背景下,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稅前盈利逆勢上揚,顯示出香港市場作為滙豐核心區域的重要性。 香港業務的稅前利潤達到25.43億美元,按年增長9.85%。 這份增長,為集團整體業績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這或許得益於香港經濟的逐步復甦,以及銀行在本地市場策略的有效執行。

全球業務的喜與憂:結構性調整的影響

滙豐集團在全球範圍內的業務表現喜憂參半。 一方面,企業及機構理財業務表現亮眼,稅前利潤增長了10.94%至35.2億美元。 這反映出全球企業客戶在交易活動和融資需求上的增加。 另一方面,國際財富管理及卓越理財業務的稅前利潤略微下跌0.34%至11.88億美元。 此外,英國業務稅前利潤減少了6.34%,企業中心業務更是大幅下跌了83.63%。

這些數據差異,部分原因在於滙豐近年來進行的一系列結構性調整。 為了聚焦高價值的國際業務機會,滙豐完成了出售加拿大業務的交易,並已同意出售阿根廷業務。 加拿大業務出售帶來了48億美元的收益,但同時阿根廷業務被分類為持有待售並確認了11億美元的稅前減值。 這些戰略性交易對不同業務板塊乃至集團整體盈利造成了短期影響,使得數據比較需要更細緻的分析。

非利息收入的支撐:多元化收入來源的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滙豐首季的收入有所增長,按年增加0.6億美元或3%至208億美元。 收入增長主要受非利息收入的帶動,尤其是交易收入大幅增長13億美元,主要來自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 這反映出滙豐在非傳統銀行業務領域的實力,特別是在股票和證券融資方面活躍的客戶活動。 雖然淨利息收入因存款結構變化而略有下降,但非利息收入的強勁表現,為整體收入和盈利提供了有力支撐。

資本回報的承諾:股息與股份回購

儘管集團整體盈利受到部分因素影響,滙豐仍展現出對股東回報的承諾。 滙豐宣佈派發每股0.10美元的第一次中期股息,並從出售加拿大業務所得中派發每股0.21美元的特別股息,總計派發88億美元。 此外,滙豐還啟動了新一輪不超過30億美元的股份回購計劃。 自2023年以來,滙豐已累計向股東派發344億美元資本。 這些舉措顯示了滙豐管理層對未來盈利能力的信心,並積極透過多種方式回饋股東。

挑戰與展望:不確定性中的前行

滙豐行政總裁顏志華表示,儘管首季盈利表現良好,未來全球營運環境仍面臨利率走向和選舉結果等不確定性。 銀行需要採取謹慎的態度。 然而,滙豐對自身即使在較低利率環境下也能提供可觀回報充滿信心,並預計2025年有形股本回報率將達到中雙位數(不計重大項目影響)。

總體而言,香港上海滙豐銀行首季稅前盈利增長12%是其在複雜多變的全球環境中取得的可喜成果,特別是香港市場貢獻良多。 雖然集團整體盈利受到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而有所波動,但非利息收入的增長和對股東回報的承諾,顯示出滙豐在策略執行和財務穩健方面的韌性。 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演變,滙豐能否持續保持增長勢頭,值得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