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投訴飆升 去年末季近3900宗

車窗外的風景或許依舊,但城市裡流動的士的車廂內,一股無形的波濤正悄然拍打。當數字攀升至近八個季度的新高,這不再僅僅是冰冷的統計,而是無數次乘車體驗累積而成的警訊。去年第四季,近3900宗投訴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這個傳統行業面臨的嚴峻挑戰,而問題的核心,似乎直指最前線的靈魂人物——的士司機。

數字敲響的警鐘:投訴浪潮的新高峰

近八季以來的最高投訴數字,無疑是一個令人矚目的里程碑,只不過,這個里程碑並不值得慶賀。它標誌著乘客對的士服務的不滿達到了近年來的頂點。去年第四季接獲的近3900宗投訴,比起前幾季或前幾年的同期數字,都呈現出令人擔憂的增長趨勢。這不是偶發事件,而更像是一種累積效應的爆發。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一位乘客不愉快的經歷:可能是行程被拒絕、繞路多收費用、司機態度惡劣,甚至是潛在的安全疑慮。當這些個別的負面經驗匯聚成如此龐大的數字,它就不再是零星的抱怨,而是對整個行業服務質素的嚴肅拷問。這組數字,是需要政府、行業協會以及每一位司機共同正視並深思的信號。

癥結所在:司機違規行為的陰影

投訴內容包羅萬象,但報告指出,主要問題集中在「司機違規」上。這個籠統的詞彙,其實涵蓋了乘客最常遇到的幾種「痛點」。例如:

拒載: 這可能是最令乘客感到沮喪的情況之一。尤其是在繁忙時間、前往偏遠地區或短途行程時,部分的士會選擇性地搭載乘客,違反了作為公共交通工具的服務責任。這種行為不僅浪費乘客時間,更嚴重損害的士作為「隨傳隨到」服務的形象。

濫收車資: 明碼實價是服務的基本準則,但部分司機卻會利用乘客對路線不熟或急於抵達的心態,繞遠路或收取高於咪錶顯示的費用。這種欺詐行為不僅讓乘客蒙受經濟損失,更徹底摧毀了乘客的信任。

駕駛行為及安全: 超速、突然切線、不必要的急煞或急轉彎,甚至在駕駛時使用手機等,都屬於危險駕駛行為,不僅威脅到乘客的安全,也讓乘車過程充滿不安。

服務態度: 粗言穢語、態度不耐煩、拒絕協助搬運行李等,雖然不像前兩者直接涉及金錢或安全,但惡劣的服務態度同樣會嚴重影響乘客的體驗,讓人感覺不受尊重。

這些違規行為並非新鮮事,但為何在近期集中爆發並導致投訴激增?這或許與多方面因素有關:經濟壓力、競爭加劇(來自網約車平台)、行業內部管理鬆散、個別司機的職業道德滑坡等等,都可能是促成這一現象的潛在原因。當這些問題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和改善時,它們就會不斷侵蝕乘客的信心。

信任的裂痕:乘客體驗的困境

的士曾經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支柱,代表著便利與效率。然而,當投訴數字不斷創新高,當「搭的士」變成了一種帶有不確定性甚至風險的選擇,乘客的心中便會產生裂痕。這種信任危機,不僅影響著單次的乘車體驗,更長遠地改變著人們的出行習慣。越來越多的乘客可能會轉向地鐵、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選擇其他交通方式,例如網約車。

乘客期望的士服務不僅僅是從A點到B點的位移,更包含安全、舒適、有禮的服務過程。當這些基本期望無法得到滿足,甚至反覆落空時,乘客的失望和不滿就會累積,最終轉化為投訴數字的飆升。這種對行業整體信任度的下降,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它不僅會影響現有的士的營運,也會阻礙行業的長遠發展。

行業的十字路口:挑戰與改革的迫切性

高企的投訴數字將的士行業推到了改革的十字路口。這場危機不僅僅是個別司機行為的問題,更是行業整體形象和管理機制的挑戰。如何重塑公眾對的士的信心?這需要多管齊下:

加強監管與執法: 對違規行為的懲處必須更具阻嚇力,並且執法要更為嚴格和頻繁。例如,增加便衣巡查、利用科技輔助監察(如車內錄音或錄影的可能性研究,前提是保障私隱)等。

提升司機質素: 除了懲罰,更應注重預防。加強對新入職司機的培訓,內容應涵蓋服務禮儀、駕駛安全、法規知識以及處理投訴的技巧。同時,鼓勵現有司機參與持續進修課程。

改善行業管理: 的士牌照持有者、車行以及行業協會應當承擔起更多責任,加強對掛靠車輛和司機的管理和監督。建立有效的內部投訴處理機制,提高處理效率和透明度。

擁抱科技: 考慮如何利用科技手段來提升服務透明度和便利性,例如推廣多元支付方式、開發官方召喚應用程式、實施實名登記制度等,讓乘客和司機的權利與義務更清晰。

改善工作環境與待遇: 部分司機的違規行為可能源於經濟壓力或工作上的不滿。探討如何改善司機的收入結構、減少不必要的營運成本、提供更公平的工作環境,或許能從根本上改善服務態度和行為。

這是一場涉及多方利益和角色的複雜挑戰。簡單的指責並不能解決問題,需要的是政府、行業、司機以及乘客之間的有效溝通與合作。

浪潮下的反思:共創更好的出行未來

近四千宗投訴的浪潮,是對的士行業的一次嚴厲考驗,也是一次觸底反彈的機會。這組數字不應該僅僅被視為麻煩,而應當被看作是促進行業進步的催化劑。重塑的士行業的輝煌,需要每一位參與者的努力。司機需要重拾職業尊嚴和服務精神,乘客需要理解並給予合理回饋,行業管理者需要展現改革的魄力與智慧,而政府則需要提供清晰的政策導向和堅實的監管框架。

當信任的基礎被動搖,重建需要時間和行動。這場關於的士服務質素的討論,最終關乎的,是如何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為市民和訪客提供一種安全、可靠、舒適且有尊嚴的出行選擇。只有正視問題,才能找到出路,讓的士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能重新贏回城市的尊重與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