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 標普:無礙兩國信評

國際財經:貿易戰短期衝擊有限,長期考驗美中信用韌性

近期,全球目光聚焦在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角力。關稅壁壘、技術限制等措施層出不窮,讓許多人擔憂這場「貿易戰」可能引發全球經濟的劇烈波動,甚至影響到國家的信用評級。然而,信用評級機構標普全球的首席主權分析師 Roberto Sifon-Arevalo 卻對此表達了相對審慎的看法,認為在短期內,貿易戰不太可能直接衝擊美國和中國的信用評級,真正的挑戰可能在於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與政策應對。

短期陣痛與長期考驗

標普全球的分析師認為,儘管貿易摩擦會對全球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但對於像美國和中國這樣的大型經濟體而言,其經濟體量和政策工具箱相對充足,足以在短期內吸收一部分衝擊。這就像兩艘巨輪在風浪中航行,小小的波浪難以撼動其穩固的結構。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掉以輕心。貿易戰的長期演變,以及各國為應對衝擊所採取的政策,才是影響信用評級的關鍵因素。

脆弱環節的警訊

相較於美中兩國,標普更關注那些經濟結構較為脆弱、對外貿易依賴度較高的國家。這些國家就像小船,更容易受到風浪的衝擊,信用評級也更容易受到影響。例如,已經被列入負面展望的經濟體,其評級下調的可能性會增加。此外,大宗商品價格的長期波動,特別是石油和金屬等對許多國家收入至關重要的商品,也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對相關國家的信用狀況構成威脅。

超越貿易赤字的技術競逐

值得注意的是,標普的分析報告不僅僅聚焦在貿易數據上。一些分析認為,中美貿易爭端的核心已不僅僅是貿易逆差問題,而更多地體現在技術霸權的爭奪上。技術限制和投資審查可能會減緩技術轉讓速度,這對於正在尋求通過技術進步來推動經濟增長的中國而言,可能構成長期挑戰。如果貿易爭議持續 unresolved,並影響到關鍵技術的獲取,將可能對中國的宏觀信用前景產生顯著影響。

美國的財政挑戰與政策不確定性

對於美國而言,除了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標普還關注其龐大的政府債務水平和財政赤字。高額的債務和持續的財政失衡是影響美國信用評級的關鍵弱點。特別是當前圍繞政府預算和債務上限的政治僵局,可能加劇市場對美國財政狀況的擔憂,進而對其信用評級構成壓力。標普曾於2011年因美國債務上限僵局而下調其評級,顯示出政治風險對信用評級的潛在影響。

市場預期與實際評級的落差

儘管標普認為短期內美中評級不會受到直接影響,但市場的預期可能與評級機構的看法存在一定落差。標普利用信用違約掉期市場數據建立的模型顯示,投資者目前預計美國信用評級可能被下調五個級別,而中國的A+信用評級可能被下調三個級別。這種市場預期反映出投資者對貿易戰和相關風險的高度警惕,即使評級機構尚未採取行動,市場已經在用自己的方式「投票」。

政策應對與經濟刺激的雙刃劍

為了應對貿易戰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各國政府可能會採取一系列刺激措施。然而,這些措施本身也可能對信用評級產生影響。例如,如果中國為了維持經濟增長而大幅擴大信貸投放,可能導致債務水平進一步上升,這將對其主權評級構成壓力。這是一個兩難的局面,政府需要在穩定增長和控制風險之間取得平衡。

前瞻未來:不確定性中的航行

總體而言,標普全球的分析顯示,中美貿易戰對兩國信用評級的影響並非迫在眉睫,但長期來看,其潛在風險不容忽視。技術競爭的加劇、各國的政策應對以及全球經濟的整體環境,都將是影響未來信用評級走向的重要因素。對於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而言,這是一段充滿不確定性的航程,需要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為可能的變化做好準備。

結語:風險仍在,警惕前行

標普的報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視角,即貿易戰的影響是複雜且多層次的。短期內,大型經濟體或許能夠抵禦直接衝擊,但長期來看,結構性問題和政策選擇的影響將逐漸顯現。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技術競爭的演變以及各國應對經濟壓力的政策舉措。在全球經濟面臨諸多挑戰之際,保持警惕、審慎評估風險,是 navigating 這一不確定時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