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預測:關稅風暴後市場趨穩

貿易風暴來襲,市場能否重拾寧靜?高盛預測的「平靜」背後藏有什麼深意?

關稅迷霧籠罩全球,市場陷入劇烈動盪

近期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可謂風聲鶴唳,動盪不安。這一切的源頭,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美國總統川普所推動的一系列關稅政策。這些突如其來的關稅措施,如同投下了多顆震撼彈,在全球貿易體系中激起了層層漣漪,並直接衝擊了股市、債券、匯率以及大宗商品市場。

回顧這段時間的發展,川普政府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祭出了各式關稅,例如對中國商品課徵高額關稅,最高甚至達到54%。 同時,加拿大、墨西哥、歐盟、日本等主要貿易夥伴也無一倖免,面臨不同程度的關稅壓力。 這種「對等關稅」的策略,意在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並促使製造業回流。 然而,其合理性卻引發諸多討論,因為這意味著對出超美國越多的經濟體課稅越重。

關稅的實施,導致市場不確定性急劇升高,投資者的恐慌情緒蔓延。 全球股市應聲下跌,特別是那些高度依賴出口或涉及被加徵關稅產品的行業,例如科技、製造業、鋼鐵和汽車等,股價波動尤為劇烈。 半導體晶片作為中美貿易的重要部分,相關企業也面臨需求減少和成本上升的雙重挑戰。 此外,大宗商品價格也受到影響,鋼鐵和鋁等金屬價格可能因關稅而推高,導致下游行業成本增加。

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其他國家也紛紛採取反制措施,例如中國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對美國部分產品課稅。 這種以牙還牙的貿易戰,使得全球經濟面臨減速甚至衰退的風險。 根據一些分析,全面的關稅戰可能導致全球GDP減少超過5000億美元,其中美國將承受超過八成的損失。 聯準會主席鮑爾也坦承,提高進口關稅會造成短期通貨膨脹,且可能持續更長時間。

高盛的預測:關稅混亂後的寧靜?

在這片關稅引起的市場混亂之中,高盛的聲音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高盛行政總裁蘇德巍(David Solomon)表示,儘管關稅等不明朗因素可能導致資本市場活動回落,但他相信最終政策會更加明朗,市場也將隨之平靜下來。 高盛的策略師團隊也認為,成長降溫的情緒終將主導市場,並預測美國公債殖利率將會下跌。

然而,在高盛預測的「平靜」背後,隱藏著對經濟前景的擔憂。 高盛曾表示,即使川普政府收回貿易政策,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已經提高。 他們下修了對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期,認為金融條件的急劇收緊、外國消費者的抵制,以及政策不確定性的持續飆升,都可能對資本支出造成更大的壓力。

高盛也修正了對美國公債殖利率的預測,認為在關稅情境變得更嚴重的背景下,10年期美債殖利率到年底可能降至4%,2年期美債殖利率也下調至3.3%。 這反映了他們對經濟成長放緩的預期,因為經濟減速通常會導致公債殖利率下降。 換言之,高盛所預期的「平靜」,可能並非是市場樂見的繁榮景象,而更像是在經歷風暴後的喘息,其中潛藏著對經濟下行的擔憂。

漫漫長路:不確定性仍存

儘管部分地區的關稅政策有所軟化或延後實施,例如美國暫緩對多數國家的對等關稅政策90天,並將部分關稅率降至10%,但整體而言,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並未完全消除。 許多分析師認為,4月2日關稅政策公布後,只是漫漫長路的起點,而非終點。 市場需要更明確的細節,包括在特定時間內、對特定國家課徵特定幅度的關稅資訊,才能更好地消化和應對。

同時,各國對關稅政策的回應也存在差異。 中國持續對美國採取強硬的對抗態度,而其他國家則普遍以軟化姿態尋求貿易平衡。 這種複雜的互動關係,使得關稅政策的未來走向充滿變數。 此外,需要重談關稅的國家眾多,可能導致政策定案的進度緩慢,新的訊息也將持續影響市場。

政策的不確定性不僅影響了金融市場的波動,也對企業的投資決策產生了不利影響。 在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企業管理層的首要任務可能是控制成本,甚至可能導致更多裁員。 這種謹慎態度,進一步增加了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

投資者的應對與展望

面對關稅帶來的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投資者需要保持謹慎,並採取多元化的投資策略。 過去的歷史表明,市場雖然會經歷下跌,但最終會從低谷中恢復。 然而,在當前充滿變數的環境下,過於依賴單一資產類別或地區可能存在風險。

市場也對避險資產的需求上升。 隨著關稅戰升級和地緣政治衝突的影響,黃金作為避險首選,其需求持續攀升。 此外,在經濟放緩的預期下,美國公債的吸引力也有所提高。

總的來說,高盛預測的「平靜」可能是在經歷關稅風暴後的相對穩定,但其背後是對經濟增長放緩和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 投資者應密切關注關稅政策的後續發展以及各國的回應,並根據市場變化調整投資策略,以應對潛在的風險和挑戰。 在這場充滿變數的貿易棋局中,保持警惕和靈活性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