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BB|千名基層生獲資助探訪學習

與國寶相遇:一場關於愛與希望的保育學習之旅

「你看!牠在吃竹子耶!」、「哇,牠爬樹了!」孩子們清脆的歡笑聲迴盪在熊貓館裡,那是一種遇見生命的驚喜與感動。大熊貓,這黑白相間的可愛身影,不僅是中國的國寶,更是全球關注的瀕危物種。牠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無數人的心。然而,對於許多基層家庭的學生而言,親身來到海洋公園,近距離接觸這些珍貴的動物,曾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跨越藩籬:讓保育教育觸及每一個角落

城市發展的快速步調,往往讓自然與保育的議題顯得有些遙遠。特別是對於資源相對匱乏的基層學生,學習機會與體驗常常受到限制。有感於此,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伸出援手,全額資助了「熊貓保育聯萌」活動,讓近千名來自13間官津學校的高小及初中基層學生,得以踏上這趟充滿意義的保育學習之旅。 這不僅是一次單純的參觀,更是一扇開啟視野、點燃保育意識的窗。

愛的邂逅:與熊貓寶寶「家姐」、「細佬」的親密接觸

自從港產龍鳳胎大熊貓寶寶「家姐」和「細佬」在今年2月公開亮相以來,便吸引了全港的目光,掀起一股「熊貓熱」。 這次活動,正是這股熱潮下,規模最大的學生探訪活動。 學生們興高采烈地來到熊貓館,親眼見證了這對可愛寶寶的萌態。牠們追逐玩樂、爬樹翻滾,與媽媽「盈盈」溫馨互動的畫面,讓孩子們驚呼連連,手機快門聲此起彼落,記錄下這難忘的瞬間。 對許多學生而言,這是他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接觸大熊貓,那種真實的感受,遠比書本或影片來得深刻。

寓教於樂:沉浸式體驗中的知識寶庫

這次「熊貓保育聯萌」活動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豐富的教育內容,旨在讓學生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保育知識。除了近距離觀察大熊貓,學生們還分組參與了「大熊貓之旅」和「『竹』夢之旅」導覽。透過實地觀察,他們了解了大熊貓的棲息環境,認識了牠們的主要食物——竹子。

海洋公園的保育團隊更化身知識的傳播者,透過專題講座,向學生們介紹了中國在大熊貓野外保育與人工繁殖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 這些成果來之不易,是無數保育專家辛勤努力的結晶。學生們也學到了許多關於大熊貓的冷知識,例如如何從牠們的糞便中了解身體狀態等,這些生動有趣的細節,讓保育知識不再枯燥。

肩負使命:培養對生態環境的責任感

這次活動的意義不僅在於讓基層學生有機會接觸國寶,更重要的是希望在他們心中播下保育的種子。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在活動中提到,香港作為內地以外擁有最多大熊貓聚居的地方,這不僅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關愛,也為青少年提供了寶貴的生態學習機會。 他強調,希望透過這次活動,除了豐富學生的知識,更能培養他們對生態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行政總裁楊彬也表示,大熊貓作為國家親善大使,同時也是瀕危物種,牠們的保育成果需要全民共同守護。 這次活動的踴躍報名情況,反映了大熊貓的超萌魅力,也顯示了社會對保育議題的關注。

愛與希望的延續:讓保育意識深植人心

為了讓基層學生能夠無憂無慮地參與活動,大灣區青年基金全額資助了所有費用,包括交通補貼和膳食現金券,甚至讓師生們在活動結束後可以繼續留在海洋公園享受歡樂時光。 這樣的支持,讓更多有需要的學生能夠跨越經濟的阻礙,親身體驗和學習。

許多參與的學生表示,這次活動讓他們對保護瀕危動物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未來會繼續關注自然保育議題。 這趟與國寶相遇的旅程,不僅為他們帶來了歡樂的回憶,更在他們心中埋下了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種子。這顆種子將在未來生根發芽,指引他們成為負責任的世界公民,為構築一個更美好的生態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熊貓的故事,是一個關於堅持與希望的故事。牠們從瀕危走向數量回升,是全球保育努力的成果。 而這次活動,則是將這份保育精神傳承下去,讓更多年輕一代了解、關心並參與到這項有意義的事業中來。透過這樣的教育與體驗,我們相信,未來的世界將會因為這些充滿愛心與責任感的年輕人而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