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難撼兩國信評
風雨欲來?標普揭示貿易戰下的美中信用評級真相
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可謂是國際經濟舞台上最受矚目的戲碼之一。關稅你來我往,牽動著全球市場的神經。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主權信用評級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償債能力的指標,其變化自然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國際三大信評機構之一的標準普爾(S&P Global)近期對此發表看法,認為這場貿易戰在短期內並不會對美中兩國的信用評級產生顯著影響。這個結論乍聽之下有些出人意料,但深入探究,你會發現其中蘊含著複雜的經濟邏輯與深層考量。
穩定中的潛流:為何短期無憂?
標普全球首席主權分析師的見解,為這場貿易戰的短期影響畫下了一個看似平靜的句號。他們認為,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其龐大的經濟規模和相對穩健的基本面,足以在短期內吸收貿易戰帶來的衝擊。換句話說,即使關稅提高了部分商品的成本,甚至導致部分貿易量下降,對於整體經濟的影響,在短期內還不足以動搖其償債基礎,進而影響信用評級。
這就像兩艘巨型郵輪在海上相遇,即使有些風浪,短時間內也難以讓它們偏離航線。標普在美國總統宣布加徵關稅前,便重申了對美國AA+主權信用評級的穩定展望,這就體現了對美國經濟韌性的信心。 同樣,儘管有其他評級機構在關稅宣布後調降了中國的評級,標普仍維持對中國A+信用評級的看法,認為其「有空間」應對挑戰。
壓力傳導:誰更可能受傷?
然而,短期無礙不代表高枕無憂。標普更擔心的是貿易戰對全球經濟產生的「連鎖影響」,特別是對那些經濟結構較為單一、依賴大宗商品出口或處於降級警告邊緣的較貧窮國家。
想像一下,中美這兩艘巨輪的摩擦,激起的浪花卻可能讓周邊的小船翻覆。如果貿易戰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長期下跌,那些高度依賴石油、金屬等出口收入的國家將首當其衝,其財政收入和償債能力將面臨嚴峻考驗。 標普的模型甚至顯示,投資者預計美國的信用評級會被下調五個級別,而中國的A+信用評級會被下調三個級別,儘管這只是市場預期,但也反映了潛在的風險認知。
不確定性籠罩:未來的變數
標普的分析師明確指出,決定美中兩國未來評級的,並非關稅持續多久才算「過久」的問題,而是在於這場貿易不確定性能否在未來幾個月得到某種解決。 如果貿易摩擦久拖不決,甚至進一步升級,那麼長期累積的負面影響就可能逐漸侵蝕兩國的經濟基礎,進而對信用評級構成威脅。
這種不確定性本身就是一種風險。企業會因為擔憂貿易前景而延遲投資,消費者也可能因為收入或就業預期不明朗而減少開支。這將導致經濟活動放緩,信用狀況惡化。 此外,貿易戰還可能加速全球供應鏈的重塑,一些跨國企業可能會將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地區,這對依賴出口的國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更深層次的憂慮:系統性風險
除了直接的經濟影響,標普還關注貿易戰可能引發的其他「意想不到的衝擊」。 例如,金融市場的波動性增加,資本流動受到限制,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的上升等,都可能對全球經濟穩定產生負面影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貿易戰發生在全球經濟增長已經開始放緩的背景下,這使得其潛在的破壞力更大。 標普認為,如果保護主義措施不斷升級,將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損害,參與其中的國家以及那些「在旁觀戰」的國家都將蒙受損失。 這種損失不僅體現在GDP增長的下降,還可能導致金融市場的壓力增大,進而影響新的信貸流動,抑制投資和生產。
中國的應對:刺激政策的雙刃劍
面對貿易戰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政府很可能會採取刺激措施來抵消關稅的影響。 這雖然有助於穩定國內經濟,但也可能帶來新的問題,例如財政赤字增加或槓桿率上升,這也需要在評估中國信用狀況時加以考量。
儘管短期內美中兩國的信用評級可能保持穩定,但貿易戰這朵烏雲依然籠罩在全球經濟上空。標普的分析提醒我們,需要警惕這場衝突可能帶來的長期和系統性風險,尤其是對那些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的國家。 未來幾個月的局勢發展,以及美中雙方能否找到解決貿易爭端的途徑,將對全球經濟前景和各國的信用評級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