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貿易戰暫不影響美中信用評級
貿易戰迷霧:標普評級視角下的美中與全球經濟
貿易風暴初探:為何標普認為美中信用評級短期無虞?
當國際經濟的舞台上,兩大巨頭—美國與中國—展開貿易角力,全球市場無不屏息以待,擔憂這場風暴將如何改寫現有的經濟版圖。在這片充滿不確定性的迷霧中,信用評級機構的聲音顯得尤為重要。標普全球(S&P Global)作為全球領先的信用評級機構之一,其對中美貿易戰影響的評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根據標普的分析,儘管貿易戰煙硝瀰漫,但短期內對美國和中國這兩大經濟體的信用評級影響並不大。這是因為兩國經濟體量龐大,具有較強的韌性來抵禦貿易摩擦帶來的直接衝擊。標普全球的首席主權分析師指出,真正的壓力點可能集中在那些經濟結構較為脆弱、對外貿易依賴度高,或本身已處於信用評級下調觀察名單的國家。換句話說,貿易戰的涟漪效應,最先拍打到的不是巨石,而是周邊的小島。
標普在美國宣布對全球輸美商品加徵關稅前,就已經重申了對美國AA+主權信用評級的「穩定」展望。他們在報告中提及,美國近乎100%的政府債務佔GDP比重以及6%-7%的財政赤字是主要的信用評級弱點,同時也指出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然而,即使面對這些挑戰,標普仍認為美國的評級在短期內能夠承受住壓力。
對於中國,標普自2017年以來也未曾下調其評級,維持A+的評級。雖然另一家評級機構惠譽(Fitch)在美國宣布加徵關稅的第二天就下調了中國的評級,但標普認為,中美的信用評級目前仍有「空間」來應對貿易戰的衝擊。
層層剖析:貿易戰的傳導機制與標普的評估邏輯
貿易戰的影響並非單一面向,它透過複雜的傳導機制影響各國經濟。標普的分析深入淺出地解釋了這一過程。
直接衝擊: 關稅最直接的影響是改變了商品的相對價格,進而影響進出口量。對於高度依賴對美出口的經濟體來說,關稅壁壘會直接削弱其出口競爭力,導致出口量下降,對經濟增長造成壓力。然而,對於美國和中國這樣出口佔GDP比重相對較低的國家(例如,中國出口佔GDP約19%),直接的出口衝擊相對有限。
間接影響: 除了直接的貿易量變化,貿易戰還會引發一系列間接影響。首先是市場不確定性升高。貿易政策的反复無常和未來走向不明,會打擊企業的投資信心,延緩或取消投資計畫。這對經濟增長來說是個負面因素。其次是全球供應鏈重塑。為規避關稅風險,跨國企業可能會調整其生產布局和供應鏈,將部分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這將是一個長期且複雜的過程,對相關國家的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金融市場波動: 貿易戰會加劇金融市場的波動性。投資者對未來風險的擔憂可能導致避險情緒升溫,資金流向更安全的資產,這對新興市場和風險較高的資產不利。標普的模型顯示,投資者目前預計美國的信用評級可能被下調五個級距,而中國的A+信用評級可能被下調三個級距,這反映了市場對潛在風險的擔憂。
對其他國家的影響: 正如標普所強調的,貿易戰對較貧窮和已經處於降級警告的國家影響更大。 這些國家往往經濟結構單一,對國際貿易依賴度高,且財政和外部狀況較弱,更容易受到全球貿易放緩、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以及融資成本上升的衝擊。亞太地區的信貸狀況也因中美貿易爭端而惡化,特別是那些與中美貿易聯繫高度一體化的小型經濟體,更容易受到衝擊。
標普在評估時,會考量這些直接和間接的傳導渠道。他們認為,雖然貿易戰帶來了不確定性,但大多數主要經濟體的評級目前仍能抵禦住壓力。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國家都能倖免。那些已經被列入負面展望的經濟體,其評級仍有可能被下調。
前瞻與回味:貿易戰的長遠影響與經濟展望
雖然標普認為貿易戰短期內不會對美中兩國的信用評級造成顯著影響,但這並不代表高枕無憂。貿易戰的長期影響需要持續關注。
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標普預計,貿易戰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約1個百分點。然而,他們也指出,中國經濟增長並非主要依賴出口,國內需求的作用日益重要。如果中國政府能推出有效的後續政策來刺激內需,有助於穩定經濟局面。同時,企業違約風險、利率走勢以及資金外流情況也是需要關注的因素。
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貿易戰加劇了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的不確定性。多個機構已經因此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如果高額關稅持續實施,將對全球貿易活動和供應鏈造成嚴重干擾,產生深遠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後果。
信用評級的動態性: 信用評級並非一成不變。標普會根據事態發展,持續評估宏觀經濟和政策變化對信用狀況的影響,並適時調整評級和展望。這意味著,如果貿易戰長期化並對美中兩國經濟造成實質性損害,其信用評級仍有可能受到影響。
總而言之,標普的分析為我們揭示了貿易戰影響的複雜性。短期內,美中兩國憑藉龐大的經濟體量,或許能抵禦住直接衝擊,但長期來看,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以及對其他國家的衝擊,都將是影響全球經濟和各國信用狀況的重要因素。這場貿易風暴的最終走向,以及它將如何重塑全球經濟格局,仍是未知之數,需要我們持續關注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