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上海考察 促科技創新提速
創新潮湧黃浦江:上海如何加速邁向全球科技高地
引領時代的號角
滔滔黃浦江水,見證了上海百年來的變革與輝煌。如今,這座國際大都市正迎來新的歷史使命——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當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再次踏足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並強調要「加快建成」這一目標時,無疑為上海的科創之路吹響了更加嘹亮的號角,預示著一場更為緊湊和深入的科技創新浪潮即將奔騰而起。這不僅是對上海過往成就的肯定,更是對其未來發展寄予厚望,要求上海在國家戰略的引領下,不斷激發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壯大高端產業的集群優勢,從而鑄就世界級的科創燈塔。
科創引擎的澎湃動力:人工智慧的火花
習近平此次考察的重點,聚焦於上海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他特別來到位於徐匯區的「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這個匯聚了眾多人工智慧企業的平台,成為觀察上海科創活力的絕佳窗口。透過短片展示、產品介紹和技術交流,習近平深入了解了上海人工智慧產業的現狀與潛力。他對上海在人工智慧發展上取得的顯著成效表示讚賞,並指出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演進正帶來爆發式增長,上海應當總結經驗,加大探索力度,力爭在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治理方面都走在前列,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模速空間」作為一個專業的人工智慧大模型孵化和加速平台,匯聚了超過百家企業,其模式和成效顯示出上海在建構人工智慧產業生態方面的積極探索。 習近平強調,人工智慧是一個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這番話語不僅是對廣大青年科技人才的肯定與鼓勵,更將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宏偉藍圖與年輕一代的個人奮鬥緊密相連,激勵他們在科技創新的廣闊舞台上施展才華。 在體驗智能眼鏡、智能兒童玩具等創新產品時,習近平對中國豐富的數據資源、完備的產業體系和巨大的市場空間表示樂觀,認為這為人工智慧發展提供了廣闊前景,並強調要加強政策支持和人才培養,以開發更多安全可靠的優質產品。
上海科創十年蝶變:數據與成就的見證
上海邁向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步伐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經歷了長期的規劃與持續的努力。早在2014年,習近平就已提出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的戰略定位,將上海的發展從「四個中心」拓展至「五個中心」。 2016年,國務院印發方案支持上海建設國際科創中心。 十年來,上海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從數據上看,上海的科創高度、濃度和速度持續提升。 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上海-蘇州地區從2017年的第19位躍升至2023年的全球第五,這主要得益於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和SCIE論文量的顯著增長。 僅上海單列,亦位居全球第六。 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從2014年的1038件增長到2023年底的6185件,顯示出上海企業知識產權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 同時,上海科研人員在國際頂級科學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也大幅增加。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基石,上海在這一領域的投入逐年增加,從2013年的54.87億元增至2022年的180.59億元,佔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比重也從7.06%提高到9.11%。 投入的增加催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基礎研究成果,例如成功克隆獼猴、創建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等。 在「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評選中,上海的科研成果佔比高達20%。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原始創新的「利器」,上海在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布局了大量科學裝置,已建和在建的數量從10年前的4個增至15個,設施數量、投資金額和建設進度均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形成了世界最密集的光子大科學裝置集群。 這些「國之重器」為科學家們在微觀和宏觀維度進行探索提供了強大支持。
除了基礎研究,上海在高端產業發展上也取得了顯著進展。 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這三大先導產業在2022年總規模超過1.4萬億元,並保持增長。 2023年前三季度,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佔上海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44%以上。 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也從2014年的5433家增長到2023年的2.4萬家。 科創板作為專為科技創新企業設立的板塊,上海的上市企業數量達91家,總市值位居全國第一,成為科創企業發展的沃土。
面向未來的展望:機遇與使命
習近平此次考察再次強調,上海承擔著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歷史使命,要緊抓機遇,服務國家戰略,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 這表明,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下,特別是中美科技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上海作為中國經濟中心和科技前沿,被寄予厚望成為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 習近平再次考察上海這個金融中心和樞紐港口,也被分析認為是為了彰顯中國經濟的穩健,並向外資傳達中國仍歡迎外資的訊號。
建設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高地,不僅需要頂尖的科研機構和人才,更需要完善的創新生態系統。 上海正在通過打造高品質孵化器、鼓勵「投孵聯動」等方式,激發科技創業活力。 同時,上海也在積極探索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治理,力爭在各方面走在前列,產生示範效應。 人工智慧作為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技術,其發展前景廣闊。 中國豐富的數據資源和龐大的市場為人工智慧的應用和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結語:創新潮湧,未來可期
習近平對上海的考察及其對科技創新的強調,再次凸顯了中國對於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科技強國的決心。 上海作為排頭兵,承載著重要的歷史使命。 在過去十年的基礎上,上海正加速邁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其在基礎研究、高端產業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突破,將為中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創新潮湧黃浦江畔,上海的科創之路,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