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鐵事故質詢遭拒 梁君彥:日後再提未遲

鐵路安全,是每位市民都高度關注的民生議題。當載著無數乘客的列車出現事故,不僅影響日常出行,更觸動大眾對公共運輸系統可靠性的憂慮。近日,港鐵東鐵線工程車接連發生故障,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 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陳克勤隨即提出急切質詢申請,希望在立法會大會上,就港鐵的營運及維護情況進行討論。然而,這項申請並未獲得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的批准,他表示「日後提出亦不失意義」,此番言論引發了不同角度的討論與思考。

這宗事件,不僅僅是立法會議事程序上的決定,更牽涉到民意表達、議會職能、以及公共事業監管等多層面問題。梁君彥主席的決定,是基於怎樣的考慮?而陳克勤議員提出緊急質詢的理據又為何?箇中取捨與考量,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急切質詢的重量:事態的「緊急」與「重要」

陳克勤議員此次提出急切質詢,其核心理由在於港鐵在短時間內兩度發生工程車事故,且影響了東鐵線的正常運作,尤其擔心事故若發生在工作日或重要的假期,將嚴重影響交通及跨境出行,損害香港的旅遊形象。 他認為這關乎重大公眾利益,並且具備緊迫性。

在議會制度中,「緊急質詢」或「急切質詢」通常是為了處理那些突發性、對公眾有即時重大影響,且需要政府立即回應的事項。其目的在於繞過一般的質詢輪候程序,讓議會能夠迅速聚焦並討論當前最緊迫的問題。這就要求被提出討論的事項,必須具備相當的緊急性和重要性。

主席的權衡:議事程序的嚴謹與公共利益的考量

立法會主席在處理緊急質詢申請時,需要扮演一個公正客觀的角色,權衡事件的實際緊急程度,以及按照議事規則來作出決定。梁君彥主席在決定中提到,「有關事宜並非急切至必須在明天立法會會議上提出,即使日後的立法會會議上才提出,亦不會失卻意義」。 這句話透露出幾個層面的考量:

首先,對事件緊急性的判斷。雖然港鐵事故令人關注,但主席可能認為,事故本身造成的即時影響已經處理,後續的檢討和改善並非迫在眉睫到需要在下一場會議上立即進行。他可能認為,比起其他可能需要即時政府回應的突發事件,這宗事故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準備和討論。

其次,存在其他議事途徑。梁君彥主席在回覆中建議陳克勤議員可以考慮循其他途徑跟進,例如輪候立法會會議質詢時段或在相關事務委員會作跟進。 這表明議會並非只有緊急質詢這一種監督政府的方式。透過常規質詢程序或在專責委員會中進行討論,同樣可以達到監察和要求政府交代的目的,甚至可能因為有更充裕的時間準備,討論會更加深入和全面。

再者,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後續行動。梁君彥主席亦注意到政府已要求港鐵就事故進行全面檢討並提交調查報告,而機電工程署亦將展開特別審核,全面檢視港鐵在工程車維修及緊急應變方面的準備工作。 這可能讓主席認為,政府已經啟動了應對和調查機制,議會此時進行緊急質詢,可能與政府正在進行的工作重疊,或者等政府的調查結果出爐後再討論會更有實質意義。

「日後提出亦不失意義」的解讀

「日後提出亦不失意義」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主席認為港鐵事故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應當受到議會的關注和討論,但其「時間性」並未達到必須立即動用緊急質詢程序的程度。這並非否定事件的重要性,而是認為可以將討論放在更合適的時間和場合進行。

從議事效率和資源分配的角度來看,立法會的議事時間寶貴,緊急質詢應當保留給那些非立即處理不可的事項。對於已經有既定程序處理(例如政府部門的調查和檢討)且非完全突發性的事件,透過常規程序處理,可能更有助於進行全面和深入的探討。

不同的視角與可能的影響

然而,對陳克勤議員及部分公眾而言,港鐵作為關乎數百萬市民日常出行的公共事業,其安全問題就是最緊急和最重要的。接連的事故,可能已經對市民的信心造成影響,及時在議會平台上進行討論,要求政府和港鐵立即交代並提出改善措施,有助於及時回應民意關注,重建公眾信心。

從這個角度看,拒絕緊急質詢,可能錯失了一個及時向公眾展示議會監督力量的機會。尤其在敏感的公共事業安全問題上,迅速的回應和透明的討論,有助於疏導公眾情緒,避免不必要的猜測和擔憂。

此外,關於「緊急」的定義,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對受事故影響的市民而言,出行受阻、安全受威脅,可能就是最緊急的事情。而議事規則中對緊急質詢的定義,可能更多側重於事件是否需要政府在極短時間內採取立法或行政行動。這種理解上的差異,也可能是導致申請被拒絕的原因之一。

前瞻與總結:在常規中尋求深入,在關注中推動改進

雖然陳克勤議員的緊急質詢申請未獲批准,但这並不代表港鐵事故將被忽視。透過輪候常規質詢或在相關事務委員會討論,議員仍可向政府和港鐵提出質疑,要求交代事故原因、檢討現有維護機制、以及提出具體的改善方案。 政府和港鐵也需要對公眾的關注作出回應,並透過實際行動證明他們有能力確保鐵路安全和服務穩定。

這宗事件提醒我們,議會的運作涉及複雜的程序和權衡。主席在行使權力時,需要在遵循議事規則的同時,考慮公共利益和實際情況。而議員則可以透過不同的議事工具,持續對政府施加壓力,推動問題的解決。

未來,港鐵如何回應公眾的擔憂,政府如何加強對公共事業的監管,以及議會如何有效運用其職能,都將持續受到關注。這宗緊急質詢申請的被拒,或許會促使更多人思考,在現有的議事框架下,如何更有效率、更具實質性地就重要的公共議題進行討論和監督,以真正達到「日後提出亦不失意義」,並確保公共服務的安全與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