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震盪!內銀挫友邦飆6%

香港股市猶如一片變幻莫測的海洋,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湧。在某個交易日,市場便展現了其戲劇性的一面:恒生指數開盤小幅上漲後,一度急轉直下,倒跌159點,最低觸及21,848點。然而,午盤前市場又奇蹟般地回升,最終半日收漲47點,報22,056點。這如同坐過山車般的走勢,背後究竟隱藏著哪些力量的角力?

資金潮汐下的板塊輪動

當日港股的表現,可以說是資金在不同板塊間快速切換的縮影。一邊是大型內地銀行股在公佈第一季業績後股價疲軟,拖累了整體大市的表現;另一邊,保險巨頭友邦保險卻一枝獨秀,股價飆升近6%,成為支撐大市的重要力量。這種鮮明的對比,反映出投資者在消化最新資訊後,對不同行業前景判斷的差異。

內銀股:業績壓力下的考驗

內地銀行股在當日的集體下跌,與其公佈的第一季業績密切相關。瑞銀的報告指出,內銀首季盈利增長普遍疲弱,主要壓力來源於兩方面:一是淨利息收入持續受壓,部分國有銀行淨利息收入按年下跌;二是隨著零售貸款壞賬增加以及潛在關稅因素的影響,內銀進一步削減撥備支出的空間有限,這也對盈利構成壓力。這使得包括工行、建行、農行、中行、交行、郵儲行和招行在內的多隻內銀股股價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跌幅介乎2.3%至4.9%之間。 這種業績表現的疲軟,無疑讓部分投資者對內銀股的短期前景產生疑慮,選擇賣出,從而導致股價下挫。

友邦保險:新業務價值閃耀光芒

與內銀股的境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友邦保險。友邦保險當日股價飆升近6%,主要得益於其公佈的亮眼的第一季業績。數據顯示,友邦保險首季新業務價值按實質及固定匯率計算均按年增長13%。 新業務價值是衡量保險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其強勁增長顯示公司業務發展勢頭良好,獲得市場認可。這也讓投資者對友邦保險的未來充滿信心,資金紛紛湧入,推高股價。

市場情緒與宏觀因素的交織

除了個別股份的業績表現外,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情緒也對當日港股的走勢產生了影響。儘管前一晚美國公佈的就業數據和消費信心指數表現疲弱,為聯儲局增加派息機會帶來憧憬,帶動美股上漲,但內地公佈的4月份官方製造業PMI數據落入收縮區間,差過預期,這對港股早盤走勢構成壓力,是導致恒指一度倒跌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考察時提出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高地,這一消息則提振了科技股的表現,部分科技股如小米、中芯國際等逆市上升,也為大市提供了部分支撐。

此外,市場也關注中美貿易談判的進展以及內地是否會出台更多支持經濟的措施。這些不確定性和預期交織在一起,使得港股整體呈現反覆爭持的態勢。 在這種缺乏明確方向的市場環境下,資金更傾向於追逐具有明確利好消息或業績支撐的個股,友邦保險因此受到資金追捧。

股價表現的深層次分析

友邦保險股價的強勢上漲,除了新業務價值的增長外,可能還與其作為「中國重新開放」的潛在受益者有關。隨著內地疫情管控措施的調整,保險行業的線下銷售和業務拓展有望逐步恢復,這為友邦保險帶來了新的增長契機,也提升了市場對其未來盈利的預期。 傑富瑞也因此將香港的權重提升至「看漲」,認為中國經濟政策的調整標誌著一個「重大轉折點」,而友邦保險正是這一轉變的受益者之一。

相比之下,內銀股面臨的壓力則更為複雜。除了淨息差收窄和不良貸款增加的挑戰外,市場對內地經濟復甦的速度和力度仍存在一定疑慮。雖然內地採取了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理論上有助於刺激經濟和信貸增長,但實際效果仍需觀察。 此外,地產行業的風險也可能對銀行資產質量構成潛在影響。這些因素都可能使得投資者對內銀股保持謹慎態度,即使其估值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

未來展望與投資啟示

當日港股的波動,再次印證了市場的複雜性和影響因素的多樣性。內銀股的壓力與友邦保險的強勢,是微觀業績與宏觀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提醒我們在分析市場時,不能僅僅關注大市指數的漲跌,更需要深入研究不同行業和個別公司的基本面、業績表現以及所處的宏觀環境。

展望未來,港股的走勢仍將受到多重因素影響。中美關係、內地經濟復甦的進程、貨幣政策的走向以及全球市場的風險偏好都將是重要的觀察指標。在這種環境下,具有良好基本面、清晰增長前景以及能夠抵禦宏觀不確定性的企業,更有望在波動的市場中脫穎而出。而內銀股的表現,則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內地經濟的實際復甦情況以及相關支持政策的落地效果。友邦保險能否延續強勢,則要看其新業務增長的持續性以及內地市場的復蘇程度。

總而言之,港股市場充滿機遇與挑戰。深入分析各個板塊和個股的內在價值,結合宏觀環境的判斷,才能在這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把握方向,尋找潛在的投資機會。當日的市場表現,正是這一道理的生動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