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經濟萎縮 道指暴跌400點

經濟寒流來襲:美國首季GDP意外萎縮,道指應聲重挫

春寒料峭,美國經濟在2022年首季意外吹起寒風,國內生產毛額(GDP)數據呈現萎縮,不僅終結了連續成長的勢頭,更引發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擔憂。這份突如其來的「成績單」,讓原本就波動不安的金融市場雪上加霜,道瓊工業指數應聲大跌超過400點,為這波經濟逆風拉開了序幕。

經濟放緩的警訊:GDP數據的衝擊波

根據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EA)的最新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美國實質GDP年化後比前一季萎縮了1.4%。這不僅遠低於市場原先預期的正成長,更是自2022年第一季度以來首次出現負成長,與去年第四季度2.4%的增長形成鮮明對比。 這份數據無疑是給市場投下了一顆震撼彈,預示著美國經濟在進入2022年後,成長動能正在顯著放緩。

抽絲剝繭:探究GDP萎縮的幕後推手

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美國經濟在第一季度陷入萎縮?深入分析數據背後的原因,可以發現幾個關鍵的推手。

進口激增與淨出口的拖累: 報告指出,第一季度實際GDP的下降主要反映了進口增加和政府支出減少。 其中,進口商品的顯著增加對GDP造成了近5個百分點的拖累,這是自新冠疫情期間以來最大的一次拖累。 由於進口商品並非在美國國內生產,它們在GDP計算中被列為扣項,因此進口的急劇增加會對GDP數據產生負面影響。 一些分析認為,企業為了規避潛在的更高關稅而提前囤積進口商品,是導致進口激增的重要原因。

政府支出的下滑: 除了進口因素,政府支出的減少也是導致GDP下滑的因素之一。 報告顯示,政府支出下降了1.4%,這是自2022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主要受到國防支出下降的影響。

消費支出的放緩: 儘管私人消費支出仍保持增長,年增1.8%,但這已是自2023年中期以來的最低水平,顯示消費動能有所減弱。 消費支出佔美國經濟總活動的約三分之二,其增速放緩對整體經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庫存投資的變化: 數據顯示,本季度企業庫存對GDP的貢獻率為2.25個百分點,是自2021年底以來的最高水平。 這可能與企業提前進口囤貨有關,未來幾個月這些庫存的消化以及貿易逆差的縮小,可能會對第二季度的GDP產生提振作用。

頑固的通膨:PCE數據的壓力

除了GDP數據令人擔憂,與之同時公布的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也顯示出通膨的頑固性。作為聯準會(Fed)偏愛的通膨指標,第一季度核心PCE物價指數年化季環比初值為3.5%,高於市場預期的3.1%和前一季度的2.6%,是近一年來的最快漲幅。 整體PCE指數的增幅也高於預期。 這意味著,即使經濟成長放緩,通膨壓力依然存在,這給聯準會在貨幣政策上的決策帶來了挑戰。

市場反應:道指重挫與投資者的焦慮

經濟數據的雙重打擊迅速反映在金融市場上。數據公布後,美股三大主要指數期貨全面下挫。 道瓊工業指數早盤跌幅擴大,一度跌逾660點,隨後跌幅有所收窄,但仍保持超過400點的跌勢。 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也出現顯著下跌。 大型科技股成為重災區,特斯拉、輝達等股價均有明顯跌幅。

市場的反應反映了投資者的焦慮情緒。經濟萎縮引發了對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擔憂,而持續高漲的通膨則讓市場對聯準會是否會放緩升息步伐感到不確定。 這種「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的風險,即經濟停滯與高通膨並存的情況,是市場最不樂見的局面。

政治角力與經濟前景:川普的「遺毒」論

值得注意的是,在GDP數據公布後,美國前總統川普迅速將經濟表現不佳歸咎於現任總統拜登政府的「遺毒」,並表示關稅即將生效,企業將大量進入美國,呼籲大家保持耐心,相信美國經濟將迎來繁榮。 這一表態顯示了經濟數據在當前政治環境中的敏感性,以及貿易政策對經濟的潛在影響。

未來展望:短期技術性因素與長期經濟走向

儘管首季GDP數據表現疲弱,一些分析師認為這部分歸因於短期技術性因素,例如企業為規避關稅而提前進口。 他們認為,實際的內需基礎仍然穩固,預期第二季度有望出現反彈,特別是隨著庫存的調整和貿易逆風的逐漸消退。

然而,高於預期的通膨數據仍然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因素。 如果通膨持續居高不下,聯準會可能被迫維持較緊縮的貨幣政策,這可能會對經濟成長造成進一步壓力。

總體而言,美國首季經濟萎縮是一個重要的警訊,凸顯了當前經濟面臨的多重挑戰。貿易政策、通膨壓力以及消費者信心的變化,都將影響未來經濟的走向。市場將密切關注後續數據,以評估經濟是否能夠在第二季度實現反彈,以及通膨是否能夠有效控制。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保持謹慎和靈活性,對於企業和投資者來說都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