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網約車平台違規 港府發信警告

車輪滾滾,科技日新月異,我們的出行方式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曾幾何時,招手搭乘的士是城市交通的主流,如今,只需輕點手機應用程式,一輛車就已在樓下等候。網約車平台的興起,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但也觸碰到了現行法規的邊界,尤其是在私家車載客取酬的問題上,灰色地帶引發了廣泛討論與關注。

一、 法規的紅線:私家車載客取酬的合法性

香港的法例對於車輛載客取酬有著清晰的規定。根據《道路交通條例》(第374章)第52(3)條,任何人士不得駕駛或使用私家車,或容許或允許他人駕駛或使用私家車,以作出租或取酬載客用途,除非該車輛領有有效的出租汽車許可證,否則即屬違法。 此外,條例第52(5)條也明文禁止任何人招攬或企圖招攬他人乘坐以出租或取酬方式載客的私家車。

這條法規如同一道紅線,劃清了合法與非法載客的界限。私家車,顧名思義是供私人使用的車輛,其牌照並未授權進行商業載客營運。要合法地提供載客取酬服務,車輛必須持有運輸署發出的出租汽車許可證。

運輸署的網站提供了「出租汽車許可證網上查詢系統」,市民可以輸入車牌號碼查詢車輛是否已獲發有效許可證。 此外,合法的出租汽車會在擋風玻璃左手邊貼有許可證,跨境出租車還會貼有「過境出租車」及編號的識別標誌。

二、 網約平台挑戰與運輸署的應對

近年來,隨著網約車平台的普及,一些內地平台也開始在香港提供服務,並且允許用戶召喚私家車接載。 這種模式挑戰了香港現行的法規,因為這些私家車往往並未持有合法載客所需的出租汽車許可證。運輸署對此情況一直保持關注,並已去信相關營運商,重申香港法例對私家車載客取酬的規定,促請平台遵守法例。

運輸署強調,政府對透過不同通訊科技召喚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持開放態度,但前提是相關平台必須確保所提供的服務合法合規,保障乘客安全及利益。

三、 非法載客的風險:不只違法,更危及乘客

使用未經許可的私家車進行載客取酬,不僅是觸犯法例,更存在潛在的風險。其中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是保險失效。提供非法出租汽車服務的車輛,其第三者責任保險在發生交通事故時可能會失效。 這意味著一旦發生意外,乘客和其他道路使用者可能無法獲得應有的保險賠償,自身安全和利益得不到保障。

除了保險問題,非法網約車服務也缺乏有效的監管。相較於受政府嚴格監管的的士服務,非法網約車服務在車輛安全、司機資質、服務質素等方面都存在較大隱患。 一旦發生糾紛或服務不滿,乘客可能投訴無門。

四、 政府的多管齊下:提升的士服務與規管網約車

面對網約車平台的挑戰,香港政府正積極採取多項措施,一方面持續打擊非法載客活動,另一方面也致力於提升現有的士服務質素,並研究規管網約車平台的可行性。

運輸署與警方持續合作,透過情報收集和執法行動,打擊私家車非法載客取酬的行為。 過去的執法行動中,已有涉及非法載客取酬的司機被判罰款。

同時,政府正大力推動的士行業的改革,以提升服務質素和競爭力。這包括推出「的士車隊制度」,引入系統化管理、善用科技的車隊,為乘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政府還建議規定所有的士必須在車廂內安裝攝錄機、行車記錄儀和全球衞星導航系統,並要求所有的士司機提供電子支付方式,以更好地保障乘客權益。

此外,政府正在進行研究,檢視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的整體供求,並計劃在今年內就規管網約車平台、合規服務的車輛和司機的相關牌證要求等訂定立法建議。 這顯示政府認識到規管網約車平台的必要性,以確保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和權益。

五、 未來展望:在創新與法規之間尋求平衡

網約車平台的出現是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傳統交通行業和現行法規提出了挑戰。香港政府的應對策略,一方面堅守法規底線,持續打擊非法載客,另一方面則積極探索規管網約車平台的可行性,並推動傳統行業的改革。

未來的挑戰在於如何在鼓勵科技創新、提供更便捷出行服務的同時,確保公共交通的安全、公平和有序。這需要政府、網約車平台、的士業界以及市民之間的共同努力,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尋求最佳的平衡點,讓科技真正服務於民,而非製造潛在的風險。規管網約車平台的立法工作將是關鍵一步,其細節和執行方式將對香港未來個人化交通服務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