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圓走勢震盪 央行按兵不動
市場屏息以待:日本央行利率決策的弦外之音
在全球主要央行紛紛進入升息或維持高利率區間的時刻,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向始終是國際財經市場關注的焦點。近期,日本央行決定維持利率不變,此舉看似波瀾不驚,卻蘊藏著對日本經濟現狀與未來挑戰的深層考量。這不僅是對過去超寬鬆政策的一次回望,更是對未來如何穩步邁向正常化路徑的謹慎探尋。
超寬鬆的謝幕與新篇章的開啟
時間回溯至2024年3月19日,日本央行做出了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決定:結束長達八年的負利率政策,並取消收益率曲線控制(YCC)以及購買ETF和J-REITs的計劃。這是日本央行17年來的首次升息,將無擔保隔夜利率目標區間從負0.1%上調至0%至0.1%左右,標誌著全球負利率時代的正式終結。 這一轉變,是基於對國內通膨擔憂、經濟增長信心以及全球貨幣政策趨勢變化的綜合應對。 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表示,負利率政策和大規模貨幣寬鬆措施已發揮一定作用,未來將繼續以實現2%物價穩定為目標,根據經濟物價形勢調整貨幣政策,同時認為寬鬆的貨幣政策仍將持續。
結束負利率政策的動機,在於確認工資和物價進入良性循環。 日本最大工會組織「連合」公布的春季薪資談判(春鬥)初步結果顯示,今年的總薪資漲幅平均達到5.28%,創下30多年來的新高,顯著高於去年的3.8%及市場預期的4.1%。 這一強勁的薪資成長,讓日本央行在聲明中明確表示,穩定2%的通膨目標已經顯現。 除了薪資成長外,穩定的服務價格、消費者信心的增強以及資本支出的升級,也是日本央行改變立場的重要原因。
然而,儘管結束了負利率,這並不代表日本央行的貨幣寬鬆結束。 市場普遍認為,即使這是17年來的首次加息,日本的借貸成本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接近於零。 有分析認為,退出負利率對日本股市的影響有限,日股受美股影響更大。 對於日圓而言,儘管結束了負利率,但日圓並未因此受益,反而持續走弱。 一些分析師預計,日本央行可能會在確認2%左右的可持續通膨進一步證據後,逐步提高政策利率,甚至可能在未來再次加息。 然而,也有觀點認為,目前的升息更偏向象徵性,未來若逐步恢復到正常利率區間,日圓才有機會升值。
按兵不動的考量:通膨、經濟與外部風險
在結束負利率後,日本央行近期選擇維持利率不變,這反映了對當前經濟狀況的謹慎評估。儘管日本在實現2%通膨目標方面取得進展,但全球經濟放緩的風險,特別是美國可能提高關稅帶來的貿易風險,讓決策者不得不謹慎行事。
日本央行在最新的季度展望報告中,大幅下調了經濟增長預期,這主要與海外經濟體因貿易政策而放緩有關。 美國關稅政策所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被日本央行視為未來政策考量的重要因素。 儘管日本央行預期未來幾年通膨率將大致維持在2%的目標水平,但貿易風險可能會推遲其調高利率的時程。 即使最新的數據顯示日本出口有所增長,但企業投資仍然疲軟,這也增加了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薪資成長能否持續支撐消費者支出,進而推動經濟增長,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雖然大型企業提供了大幅加薪,但中小企業的工資上漲仍存在不確定性。 消費者是否會因薪資上升而增加支出,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仍需觀察。
在這種背景下,日本央行選擇維持利率不變,是希望在控制通膨與支持經濟增長之間尋求平衡。 鑑於全球貿易環境的持續動盪,日本央行將密切關注經濟物價的發展情況,並審慎評估未來是否及何時進一步加息。
未來的可能路徑與潛在挑戰
儘管日本央行近期選擇觀望,但市場對於其下一步行動的猜測並未停止。部分經濟學家預計,日本央行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再次升息。 然而,也有觀點認為,日本央行會保持比較溫和的政策調整速度。
日本央行未來的政策路徑將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通膨數據的持續表現、經濟增長的情況以及全球經濟前景的變化。 特別是國際貿易政策的走向,將對日本的出口和企業信心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左右日本央行的決策。
此外,日圓匯率的走勢也是日本央行需要密切關注的因素。儘管日本央行結束了負利率,但日圓並未如預期般大幅升值,反而持續貶值。 弱勢日圓雖然有利於出口和觀光業,但也可能加劇輸入性通膨的壓力,對日本經濟產生複雜影響。 日本央行將需要在維持適度寬鬆的金融環境與應對日圓過度波動之間找到平衡。
總體而言,日本央行維持利率不變的決定,是其在複雜經濟環境下採取的謹慎策略。在擺脫長期通縮的道路上,日本經濟正逐步邁向正向循環,但同時也面臨著全球經濟放緩和貿易風險等外部挑戰。日本央行將繼續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貨幣政策,以實現物價穩定和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這場貨幣政策的轉型之旅,仍充滿未知與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