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銀總裁:通脹目標延後≠延後升息

冰封數載終將融化?日本央行的政策迷霧

日本經濟長期以來籠罩在通縮的陰影下,超寬鬆貨幣政策已是常態。然而,近年全球通膨浪潮湧現,加上日本國內逐步出現薪資上漲的動能,市場對於日本銀行(日銀)何時會結束負利率和殖利率曲線控制(YCC)的猜測與討論甚囂塵上。日銀總裁植田和男的一言一行,無疑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其中,「推遲實現通膨目標時間不等於推遲加息」這句話,尤其引人深思,它不像表面那樣簡單,而是揭示了日銀在政策正常化道路上的複雜考量與策略彈性。

解讀植田總裁的關鍵訊號:通膨時程與升息腳步的分離

傳統上,中央銀行設定通膨目標,並將利率政策與達成該目標的時間表緊密連結。例如,如果預期通膨將在某個時間點達到目標,央行可能會提前或同步調整利率以引導經濟。然而,植田總裁的這番話打破了這種簡單的線性關係。他明確表示,即使日銀內部對「持續且穩定」達成2%通膨目標的時間點預期有所延後,這並不必然意味著升息的時機也會同步向後推遲。

這句話的核心意涵在於,日銀的政策決策,特別是關於利率調整的決定,並非僅僅機械式地綁定在某個預測的通膨達標日期上。決策過程更加複雜,需要考量更廣泛的經濟前景、風險平衡以及政策行動本身的影響。換句話說,日銀可能在通膨前景仍然存在不確定性,或者距離最終目標似乎還有一段距離時,就選擇調整利率。這給予了日銀更大的操作空間和彈性,使其能夠根據不斷變化的經濟數據和評估,靈活地制定政策,而不受限於先前設定的僵化時間表。這也可能是為了管理市場預期,避免市場過度將政策行動與特定的日期掛鉤,反而增加波動性。

是什麼讓通膨目標的實現變得難以預測?

日銀將通膨目標設定為2%,並強調需要看到「持續且穩定」的通膨,而非短暫的物價上漲。然而,實現這個目標並維持其穩定性,在日本當前的經濟結構下,充滿挑戰。近年來日本的物價上漲,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全球能源和原材料價格飆升帶來的成本推動,以及日圓貶值導致的進口物價上漲。這類通膨屬於外部衝擊,一旦這些因素消退,物價可能隨之回落。

日銀更希望看到的,是內生性的、由國內需求和工資增長所驅動的通膨。這需要企業盈利改善、勞動力市場緊俏帶動薪資持續且普遍地上漲,進而提升家庭購買力,刺激消費需求,形成一個良性的價格與薪資螺旋上升循環。儘管近期日本出現了數十年來最高的薪資增長率,這主要得益於年度「春鬥」勞資談判的成果,但這種增長能否持續並擴散到所有產業和企業規模,仍是個未知數。中小企業的議價能力和盈利狀況可能不如大企業,其薪資調整幅度可能有限。此外,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等外部因素,都可能影響日本經濟的復甦步伐和通膨前景,使得日銀難以精準預測2%目標具體何時能夠在穩固的基礎上實現。這些變數的存在,正是導致通膨目標實現時間預期可能延後的原因。

即便通膨目標遲到,哪些因素可能催化升息?

既然通膨目標的實現時間並非升息的唯一決定因素,那麼還有哪些因素可能促使日銀採取行動?最關鍵的或許是對經濟前景和通膨動能的綜合判斷。如果日銀判斷,儘管目前離2%目標仍有距離,但經濟正在朝著有利於實現該目標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如果薪資增長趨勢被認為是可持續的,並且開始體現在服務價格等更廣泛的領域,那麼日銀可能會覺得是時候開始政策正常化了。

政策正常化本身也是一個考量。超寬鬆貨幣政策,尤其是負利率和YCC,長時間實施可能帶來副作用,例如扭曲金融市場功能、擠壓金融機構利潤空間、以及可能促使企業囤積現金而非進行投資等。儘管日銀官方通常不強調這些副作用是改變政策的主要原因,但在內部討論和長期策略考量中,這些因素難免會佔有一席之地。在其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結束這些非常規政策,使貨幣政策框架回歸更為正常的狀態,本身就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

此外,全球其他主要央行(如聯準會、歐洲央行)已經或正在收緊貨幣政策,儘管日本的經濟和通膨狀況不同,但全球資金流動和利率環境的變化,也可能對日銀的決策產生間接影響。維持過大的利差可能導致日圓過度貶值,進而推高進口成本,加劇成本推動型通膨,並對國內經濟造成不確定性。因此,即使是為了平衡外部環境的變化,日銀也可能需要考慮調整政策。

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漫漫長路:央行的挑戰與考量

植田總裁的表態,可以被視為日銀在為政策正常化鋪路時所展現的一種策略姿態。它既沒有放棄2%通膨目標的承諾,同時又為政策行動保留了彈性。這是一種微妙的平衡,目的是在引導市場預期的同時,避免過早或過於僵化地鎖定政策路徑。

日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退出超寬鬆政策的過程中,既能控制通膨風險,又能避免對經濟復甦造成過大衝擊。結束負利率將是自2007年以來首次升息,象徵意義重大。而調整或放棄YCC則可能引發債券市場的波動。這需要日銀精準地判斷經濟的韌性、通膨的性質(是暫時的還是持續的)、以及市場對政策變化的承受能力。

植田總裁的「通膨時程不等於加息」論,實際上是在告訴市場:請不要只盯著我們對通膨達標具體年份的預測。我們的決策將是綜合性的,取決於所有可用數據和我們對未來經濟軌跡的整體評估。持續的薪資增長、服務價格的上漲趨勢、企業投資意願、以及全球經濟環境的演變,這些因素的權重,可能在某些時刻,會超越僅僅是通膨預測模型輸出的一個時間點。

結語:在不確定性中尋找方向

日本經濟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從長期的低通膨低利率環境向可能的正常化過渡。植田總裁關於通膨目標時間與加息並非絕對同步的論述,為理解日銀未來的政策走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視角。它表明日銀在尋求結束非傳統政策時,採取的是一種務實且彈性的策略。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是」或「否」的決策,而是一個在多重目標(穩定物價、支持經濟、維護金融穩定)之間進行權衡的複雜過程。市場需要拋開對特定日期或單一指標的執念,轉而關注日銀對整體經濟前景、尤其是薪資與物價動能的深入評估。日本貨幣政策的正常化之路註定充滿挑戰,但這或許也是日本經濟擺脫過去陰影、重拾活力的必經階段。日銀正小心翼翼地,在不確定性中尋找那個引領日本經濟走向新階段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