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倫敦上市受阻 進展停滯

快時尚巨頭SHEIN的倫敦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近期更是傳出工作幾近停滯的消息,這背後的因素錯綜複雜,猶如一張大網,將這家 стремительный 崛起的公司牢牢網住。從地緣政治的陰影到商業模式的爭議,再到監管審批的未知數,SHEIN的IPO征途充滿了不確定性。

追逐上市夢:從紐約到倫敦的遷徙

SHEIN,這個以極速將潮流服飾從廣東工廠送達全球消費者手中的中國快時尚零售商,其上市計劃早在2022年就已浮現。然而,中美關係的惡化讓其原定的紐約上市計劃被迫擱置,轉而將目光投向倫敦。倫敦證券交易所渴望引進重量級企業,為市場注入活力,英國財政大臣的表態也曾為SHEIN的倫敦上市帶來一線曙光。然而,這段新的旅程同樣充滿挑戰。

上市之路上的重重障礙

SHEIN的倫敦上市之路面臨多方面的挑戰,猶如逆水行舟,阻力重重。

地緣政治與監管的交織:難解的習題

儘管SHEIN已將總部遷至新加坡,試圖淡化其「中國」身份,但其大部分供應鏈仍深植於中國內地。這使得其海外上市仍需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批准。據報導,SHEIN已將獲得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初步核准的消息告知中國證監會,但尚未獲得中方的最終許可。這種雙重審批機制,無疑增加了上市的不確定性。

除了中國監管的因素,英國監管機構也對SHEIN提出了質詢,尤其關注其棉花採購來源,這與新疆地區的勞動者權益問題緊密相關。在英國議會的聽證會上,SHEIN的代表對於是否使用了新疆棉的問題並未給予直接回應,這進一步引發了擔憂。英國人權組織甚至採取法律行動,要求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拒絕SHEIN的上市申請,理由是其供應鏈可能存在強迫勞動。

商業模式的陰影:爭議與競爭並存

SHEIN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小單快反」的柔性供應鏈模式和超低價策略。然而,這種模式也引發了關於勞工權益、環境影響和知識產權的爭議。快時尚行業本身就因大量浪費和環境破壞而受到批評,SHEIN的極速模式更是將這些問題推向了新的高度。

同時,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也不容忽視。拼多多旗下的Temu正迅速崛起,在爭奪供應商和客戶方面給SHEIN帶來了巨大壓力。據報導,Temu在美國的銷售額已超過SHEIN,且領先優勢不斷擴大。這種激烈的市場競爭,也讓投資者對SHEIN的商業模式可持續性產生疑慮。

關稅政策的衝擊:成本上升的壓力

美國近期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以及收緊對電商「小包裹豁免」政策,對SHEIN的業務構成了直接衝擊。在之前的政策下,SHEIN等平台可以通過將小額包裹直接寄送給美國消費者來避免關稅,這種方式大大降低了成本。然而,隨著政策的改變,SHEIN將面臨物流成本上升、進口稅負增加的問題,這可能會迫使其提高產品價格,進而削弱其價格競爭力,影響其在美國這個重要市場的銷售額和利潤率。

估值下修的現實:投資者熱情的消退

受上述種種因素影響,投資者對SHEIN倫敦IPO的熱情有所減退,其估值目標也經歷了大幅下調。從2023年融資時的660億美元,到今年初傳出的500億美元,再到有報導稱股東施壓要求進一步下調至約300億美元,SHEIN的估值「大跳水」反映了市場對其前景的擔憂。估值的持續下修,也使得上市更難以吸引到足夠的市場資金。

未來走向的猜測:香港的選項?

面對倫敦上市計劃的種種不確定性,有分析認為,SHEIN最終可能會被迫考慮在香港上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中國內地聯繫緊密,或許能為SHEIN提供一個相對更順暢的上市通道。

總結:迷霧中的上市之路

SHEIN的倫敦上市之路猶如一場迷霧中的航行,前方充滿了未知與挑戰。地緣政治、監管審批、商業模式爭議和市場競爭等因素相互交織,共同影響著這家快時尚巨頭的IPO進程。儘管SHEIN在過去取得了驚人的發展,但要在國際資本市場順利掛牌,它還有諸多難關需要克服。這不僅是對SHEIN自身的考驗,也是對全球監管環境和市場情緒變化的生動寫照。在變幻莫測的全球經濟格局下,SHEIN的上市故事,或許只是冰山一角,預示著更多中國企業「出海」之路的曲折與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