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倫敦IPO陷停滯
快時尚巨頭SHEIN的倫敦上市之路,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猶如一艘巨輪在迷霧中緩慢前行。這家以極速供應鏈和低廉價格風靡全球的公司,其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近期傳出幾近停滯的消息,背後牽涉多重複雜因素,不僅是市場情緒的冷卻,更交織著地緣政治的波濤、監管審批的等待以及商業模式的考驗。
潮起又潮落:SHEIN上市歷程的回顧
SHEIN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早在2022年就有IPO的傳聞,但隨著俄烏戰爭爆發導致市場波動,計劃似乎被擱置。 隨後,目光轉向美國紐約,然而地緣政治的惡化使得赴美上市計劃也未能如願。 在此背景下,倫敦成為SHEIN新的目的地,並於去年6月向倫敦證交所遞交了上市文件。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據報已批准了SHEIN的倫敦IPO計劃,被視為重要的進展。 然而,獲得英國監管機構的首肯,僅是漫漫長路中的一步,最終的關鍵仍在於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的批准。 雖然SHEIN已於2022年將總部遷至新加坡,但其龐大的供應鏈和主要的運營體系仍根植於中國內地,這使得其海外上市必須符合中國的相關法規。
風雨飄搖:倫敦上市面臨的挑戰
知情人士透露,SHEIN在倫敦的IPO工作目前幾近停滯,主要原因在於公司正在評估美國加徵關稅可能帶來的業務影響,同時耐心等待中國監管機構的審批。 投資者對這宗潛在的重量級IPO的熱情也正在降溫,SHEIN的估值目標已大幅下調,一些股東甚至在私募市場上尋求以大幅折價出售持股。 據悉,SHEIN在2023年的估值曾高達900億美元,但到2025年2月已跌至約300億美元。
除了市場情緒和監管審批,SHEIN還面臨其他層面的挑戰。在美國,針對SHEIN和Temu等中國電商平台小額包裹的關稅正在調整,這對依賴「小單快反」模式和低價優勢的SHEIN構成了直接衝擊,可能導致運營成本增加、利潤空間被壓縮,甚至可能需要提高產品價格,進而影響其市場競爭力。 此外,圍繞其商業行為的爭議,包括對勞工條件和棉花採購的質疑,也可能為其上市之路設置障礙。 英國人權組織已採取行動,要求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拒絕SHEIN在倫敦上市的計劃,理由是其供應鏈可能存在強迫勞動的問題。
困境中的突圍與未來展望
儘管面臨重重困難,SHEIN並未完全放棄上市計劃,相關工作仍有重啟的可能性。 公司也在積極尋求應對策略,例如有傳聞稱SHEIN正考慮重組美國業務以應對關稅變化。 另外,為了分散風險,SHEIN也可能被迫考慮在香港上市作為「C計劃」。
倫敦證券交易所原本可能樂見SHEIN這樣的重量級公司上市,為市場注入活力。 英國財政大臣也曾表示,倫敦是中國金融的「天然家園」,似乎為SHEIN赴英上市提供了默默的支持。 然而,現實的複雜性超出了預期。
總而言之,SHEIN的倫敦上市之路正處於一個關鍵且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刻。能否成功破局,不僅取決於公司自身的努力和策略調整,更深受國際經貿關係、地緣政治局勢以及各國監管政策等多重外部因素的影響。這場快時尚巨頭的資本旅程,不僅關乎企業自身的未來,也折射出當前全球經濟和政治環境的複雜性與挑戰。未來的發展,仍需持續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