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戰陰霾未散 技術牛燈待考驗
國際經濟情勢風詭雲譎,貿易戰的陰霾籠罩全球,即便近期市場似乎因某些因素而出現技術性的反彈,但其背後的潛在破壞力,可能尚未完全在股市中反映出來。 【EJFQ信析】的這篇分析,為我們揭示了當前市場的複雜性,以及在技術指標閃爍樂觀信號之際,仍需警惕的風險。
貿易戰陰影下的經濟現實
美國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數據,就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貿易戰對經濟的初期影響。首季GDP按年下跌0.3%,雖然數字本身已令人擔憂,但更深層的細節顯示,入口貨品總值暴增41%,出口僅微增1.8%。 這巨大的貿易逆差,直接將經濟增長拖低4.8個百分點。 這現象背後的原因,很可能是美國入口商預期關稅將至,因此提前大量囤積存貨。 這不僅導致了GDP的收縮,也預示著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因為當存貨消耗殆盡後,若貿易壁壘依然存在,經濟活動恐將進一步受到抑制。
儘管美國總統將GDP疲弱歸咎於前任政府,並強調與其關稅政策無關,但數據所呈現的現實卻不容忽視。 貿易戰的影響往往是雙向的,中國方面也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並限制關鍵稀土材料的出口,這無疑會進一步衝擊全球供應鏈,加劇市場的擔憂。
技術指標的誘惑與現實的考驗
在宏觀經濟數據顯示挑戰的同時,市場上卻出現了一些技術性的樂觀信號。美國股市在關稅政策暫緩後大幅反彈,標準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甚至升穿了「解放日」的收市水平,道瓊斯指數也出現了「黃金交叉」的短線技術改善。 更有甚者,追蹤美股市場的Zweig Breadth Thrust(ZBT)技術指標閃亮了「牛市」訊號。 根據歷史數據,這個指標出現後,美股在接下來的半年和一年內通常會有可觀的回報。
Zweig Breadth Thrust指標的原理是統計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升股份的比率,在10個交易日內從低於40%增至61.5%以上時,便會發出牛市訊號。 自1957年以來,該指標僅出現過16次,而其後的市場表現也印證了它的參考價值。 然而,技術指標終究只是基於歷史數據的統計,它反映的是市場當下的動能和情緒,並不能完全預測未來。市場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經濟基本面、政策面、市場氛圍以及突發事件等等。
當前的問題在於,貿易戰的全面衝擊可能尚未完全顯現。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只是延緩實施,與中國的關稅戰也才剛剛開始不足一個月。 貿易談判需要時間,而短短90天的暫緩期很難取得實質性成果。 這意味著關稅的威脅並未真正解除,其對兩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潛在破壞力,仍在積蓄之中。 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便技術指標閃爍著牛市的光芒,也需要謹慎對待,因為這盞「牛燈」尚未經歷貿易戰全面衝擊的真正考驗。
港股的波動與尋找方向
回到香港股市,恒生指數近期也出現了反彈。在經歷一段時間的震盪後,恒指突破了成交密集區的頂部,短線市寬也創下新高,顯示短線市底有所轉強。 這似乎預示著恒指有望挑戰50天線的阻力。 港股的走勢與環球市場密切相關,尤其受到中美貿易關係和內地經濟政策的影響。
然而,港股同樣面臨著貿易戰帶來的潛在風險。關稅政策的升級可能導致全球貿易萎縮,影響企業盈利,進而對股市造成壓力。 在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投資者情緒也可能轉向風險趨避。 雖然短期的技術反彈提供了喘息的機會,但若貿易戰僵局持續甚至惡化,港股的上升空間將會受到限制,甚至可能面臨新的調整壓力。
在這種複雜的市場環境中,投資者需要更加審慎。 技術分析可以提供短期的參考,但對於判斷市場的長期趨勢,則需要更全面地考量基本面、政策面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 正如文章所提醒的,貿易戰的破壞力尚未完全反映,這使得技術牛燈的可靠性面臨考驗。
結語:在不確定中保持警惕
當前的市場格局充滿了矛盾:技術指標顯示樂觀,而潛在的宏觀風險卻依然存在。 貿易戰這隻「黑天鵝」尚未完全展翅,它的衝擊波可能才剛剛開始傳導。 在技術牛燈的指引下,市場或許會繼續一段時間的樂觀氛圍,但投資者不應因此而掉以輕心。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市場在風險完全釋放之前,往往會出現誘人的反彈。
因此,現在或許是時候在享受技術反彈帶來的收益之餘,保持一份清醒和警惕。 密切關注貿易談判的進展,評估其對全球經濟和企業盈利的實際影響,並結合技術分析,審慎地制定投資策略。 在不確定性依然籠罩的市場中,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充分認識到潛在的風險,才能在市場波動中穩健前行,不被短暫的技術信號所迷惑,最終穿越迷霧,找到屬於自己的投資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