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儀父兄被捕 周一鳴:依法執法無先例
維護法紀的堅定信號:警務處處長周一鳴談郭鳳儀父兄被捕事件
近期,潛逃海外的香港居民郭鳳儀的父兄被警方國安處拘捕一事,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香港警務處處長周一鳴在公開場合對此事件作出了回應,他的發言擲地有聲,強調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以及警方執法的堅定立場。這不僅是對具體案件的回應,更向公眾傳達了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法治的清晰信號。
法律的標尺:無關先例,只論事實
周一鳴處長在回應傳媒提問時,針對今次案件是否為同類案件的先例、日後會否有更多人因此被捕的問題,明確指出法例條文已寫得非常清楚,訂明了不同的構成要素。他強調,只要有人觸犯法律,警方就一定會採取執法行動,而任何法律的實施,總會有第一個案例,因此不存在是否先例的問題,關鍵在於是否存在違法事實。 這番話語重心長,點出了法律執行的核心:並非基於過往是否有類似案例,而是嚴格依照法律條文,根據已經發生的事實來判斷是否存在違法行為,並進行後續處理。
這猶如一把公正的標尺,丈量著所有人的行為。法律條文是這把標尺的刻度,清晰界定了何為合法、何為非法。警方的職責便是拿起這把標尺,對所有行為進行衡量。無論是廣受關注的案件,或是看似細微的行為,只要觸碰了法律的底線,就必然會受到法律的審視。這種“不論先例,只論事實”的原則,體現了法治精神的嚴謹與公正。它告訴所有人,法律面前沒有特殊,沒有例外,唯有對自身行為負責,遵守法律,才是正道。
郭鳳儀父兄的案件,據悉涉及協助郭鳳儀處理其在港的保險單事宜,企圖更改保險單內容及提取結餘。 郭鳳儀因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而被通緝,並被列為“指明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的潛逃者”,對其實施了包括禁止提供資金、處理資金等措施。 在這樣的背景下,協助處理其在港財產的行為,自然會引起執法部門的關注。周一鳴處長的表態,正是在此基礎上,重申了法律的適用性和執法部門的職責。
堅定執法:維護國安的必要之舉
周一鳴處長在同一場合也提及,他上任一個多月以來,已展開多項工作,其中首要任務便是維護國家安全。 他指出,維護國家安全是警隊的重要職責之一,而執法行動是履行這一職責的必然體現。對於郭鳳儀父兄被捕一事,警方國安處是在深入調查後,認為存在涉嫌違法的行為,才依法採取了行動。
維護國家安全並非遙不可及的宏大敘事,它與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國家的安全穩定,是社會繁榮發展的基石,也是個人安居樂業的前提。執法部門在維護國安方面的努力,正是為了築牢這道安全防線。周一鳴處長將維護國家安全列為首要任務,凸顯了香港警隊在當前複雜國際環境下的重要定位與使命。這不僅是為了響應國家層面的要求,更是對香港市民安全與福祉的負責。
此外,周一鳴處長也談到了警隊的其他工作方向,包括推進“智慧警政”、善用科技以及深化警隊文化建設等。 這些工作目標的提出,顯示了香港警隊在提升自身能力、適應時代發展方面的努力。科技的應用能夠提高執法效率,而優良的警隊文化則是贏得市民信任、有效履行職責的基石。這些方面的發展,都將為維護香港的法治和秩序提供有力支撐。
社會共鳴:法治的深層意義
周一鳴處長的發言,不僅是官方的回應,也應引發社會的深層思考。法治的真正意義,在於其普遍適用性與無可迴避性。它不因個人身份、政治立場、甚至與被通緝人士的關係而有所區別。正如周一鳴處長所言,“只要有人犯法,警方就會執法”,這簡單而有力的話語,概括了法治的精髓。
社會對此事件的反應,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公眾對法治的理解和期待。有些人可能對執法行動感到不解或擔憂,認為這是否會牽連無辜。這恰恰說明了加強法治教育和提高公民法律意識的重要性。讓更多人理解法律條文的具體內容、執法部門的職權邊界,以及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才能減少誤解,增進信任。
同時,這起事件也提醒我們,法律的效力是持續且廣泛的。即使是看似遠在天邊的潛逃者,其在港的資產和相關活動,依然受到香港法律的管轄。任何協助其規避法律、處理非法所得的行為,都可能構成違法。這對於所有在港居民和海外人士,都具有警示意義。
周一鳴處長的表態,為這起事件提供了官方視角下的解讀。他的話語堅定有力,強調了法律的權威和執法的決心。這不僅是對具體案件的回應,更是對香港法治原則的一次重申。在當前香港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堅守法治,確保法律得到有效執行,對於維護香港的穩定與繁榮至關重要。而這一切,需要執法部門的專業精神與堅定行動,也需要全社會對法治的普遍認同與共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