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推新策 吸全球科研人才

全球人才爭奪戰:英國如何出招吸引頂尖科研人才?

序曲:一場無聲的全球人才競賽

在這個知識爆炸、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才,尤其是頂尖的科研人才,已然成為各國競相爭奪的珍寶。他們不僅是國家創新的引擎,更是推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以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在全球上演。英國,這個擁有悠久學術傳統和眾多世界頂尖學府的國度,也深知其重要性,正積極謀劃,推出一系列策略,試圖在全球人才地圖中搶佔先機。

燃眉之急:英國科研人才的挑戰

儘管英國在基礎研究領域有著卓越的聲譽,誕生了眾多諾貝爾獎得主,但其科研體系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長期以來,英國存在重學術、輕技術的傳統,導致應用科學和工程技術人才嚴重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科技成果向產業的轉化,進而削弱了國際競爭力。 此外,劍橋大學的一份報告顯示,英國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的人才短缺問題依然嚴重,截至2023年底,約46%的職位空缺與STEM領域相關。

更令人擔憂的是,近年來英國政府為控制淨移民數量而採取的緊縮移民政策,無疑給吸引國際人才設置了障礙。高昂的簽證費用和移民健康附加費(IHS)讓許多潛在的國際科研人才望而卻步。 據報導,英國對外籍科研技術人才收取的簽證費用甚至可能比其他科研強國高出17倍。 尤其對於攜帶家屬的研究人員來說,高昂的預付款成為了沉重的負擔,有人因此拒絕了赴英工作的邀請。

絕地反擊:英國的引才新策略

面對人才短缺和國際競爭加劇的雙重壓力,英國政府正努力調整策略,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政策來網羅全球英才。據報導,英國將推出一項新的計劃,旨在吸引國際研究人才。 該計劃預計將投入約5000萬英鎊,用於資助研究項目和提供搬遷費用。 這項計劃將重點關注生命科學、人工智能和綠色能源等英國工業戰略中的優先領域。 最初階段,計劃將支持約10個研究團隊搬遷至英國,如果效果良好,未來可能擴大範圍。

這並非英國首次嘗試優化其人才引進政策。早在2020年,英國政府就發布了研究及發展路線圖,並設立了「人才辦公室」以吸引全球頂尖科研人員,直接由首相府管理。 同年,英國還重新啟動了「全球人才簽證」(Global Talent Visa),旨在為高水平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提供快速便捷的移民途徑,甚至無需工作邀請。 此外,針對國際學生,英國也於2021年重啟了為期兩年的畢業生工作簽證(PSW簽證),允許獲得學士及以上學位的國際學生畢業後留在英國發展事業。

政策組合拳:多管齊下破解引才難題

英國吸引國際科研人才的努力是一套組合拳,除了上述新計劃和簽證政策外,還包括:

  • 加強科研基礎設施投資: 計劃投入3億英鎊用於提升研究機構和大學的科學基礎設施,為科研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
  • 簡化移民流程: 設立人才辦公室的部分職能就是審查現行移民法規,目標是提供優質的客戶服務,讓科技移民更加簡單、方便、快捷。
  • 鼓勵學術合作: 通過資助大學在疫情期間繼續進行研究,並承諾在未能參與「歐洲地平線」框架計劃的情況下彌補資金短缺,顯示了對國際學術合作的支持。
  • 關注未來人才培養: 英國正在努力增加AI專業畢業生數量,並支持高等教育機構教授與行業相關的技能,以滿足未來科技發展的人才需求。 同時,也關注人才庫的多樣性。

前景展望:挑戰與機遇並存

英國此次推出的吸引國際研究人才計劃,顯示了其在全球人才競爭中的積極姿態。 然而,政策的有效性將取決於多方面因素。 高昂的簽證費用和移民健康附加費仍然是擺在許多潛在申請人面前的現實障礙,政府需要在吸引人才和控制移民數量之間找到平衡點。 此外,國際人才的流動不僅受政策影響,也與國家的科研環境、發展機會、生活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相關。

儘管挑戰依然存在,英國的努力也迎來了一些機遇。例如,在當前國際形勢下,一些國家的學術環境面臨不確定性,這可能為英國吸引人才提供契機。 同時,英國在生命科學、人工智能和綠色能源等領域的領先地位,本身就對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具有吸引力。

總而言之,英國吸引國際研究人才的計劃是一項複雜而重要的工程。 它不僅關乎英國在全球科研領域的競爭力,更關係到其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 唯有持續優化政策,營造更開放、包容、有吸引力的科研和生活環境,英國才能在全球人才爭奪戰中脫穎而出,吸引並留住最優秀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