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抗議中菲爭議島礁活動

在波濤洶湧的南海,主權爭議始終是牽動區域和平的敏感神經。當中國與菲律賓在爭議島礁的活動日益頻繁之際,另一個重要的聲索國——越南,也發出了強烈的抗議聲浪。這不僅反映了南海局勢的複雜性,更凸顯了各方在捍衛自身主張上的堅定立場。

南海,這片富含天然資源、且是重要國際航運通道的海域,長期以來就是多個國家爭奪的焦點。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以及印尼都對部分或全部島礁提出了主權要求。歷史的糾葛與現實的利益交織,使得這裡成為地緣政治角力的舞台。

越南在此時對中菲兩國的活動提出抗議,是其一貫南海政策的體現。越南一直以來都堅稱對南沙群島擁有足夠的法律依據和歷史證據證明自身的主權。 越南外交部發言人曾多次強調,未經越南許可在西沙群島進行的所有活動都侵犯越南對該群島的主權,並使情況複雜化,不利於南海的和平穩定。

暗潮洶湧下的外交照會

信報的報導指出,越南已就中國和菲律賓近期在有爭議的南海水域的活動,向兩國發出外交照會,並敦促中菲兩國尊重越南的領土主張。 越南外交部發言人范秋姮表示,此舉是對中菲在鐵線礁活動的回應,越南認為鐵線礁是其領土的一部分。 越南要求有關各方尊重越南主權,遵守國際法,為維護東海(即南海)和平穩定作出貢獻。

這次抗議並非孤立事件。 近年來,南海的緊張局勢持續升溫,特別是中菲兩國在仁愛暗沙的衝突日益增多。 菲律賓指控中國船艦對菲國船隻發射水砲,並與菲國船隻擦撞。 此外,菲律賓也曾表示中國船隻在南海航行時透過「危險操作」試圖阻擋菲律賓科學家登上鐵線礁。 這些事件都讓越南對區域穩定感到擔憂。

越南的立場與策略

面對複雜的南海局勢,越南的策略顯然是多層次的。 一方面,它堅守自身的主權主張,透過外交途徑表達抗議,並呼籲各方遵守國際法,特別是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 越南認為,南海海上所有主張和活動都必須符合國際法,尊重其所確立的各國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不採取使局勢複雜化、加劇緊張局勢的行動,確保航行和飛越自由,不使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

另一方面,越南也展現出與其他聲索國合作的意願。 雖然越南與菲律賓在南海部分海域也存在主權爭議,但兩國近年來關係逐漸緊密,甚至舉行了首次聯合海岸防衛演習。 這次演習被一些學者解讀為兩國聯合應對中國在南海持續擴張的訊號。 儘管越南官方對此次演習的描述較為謹慎,並未直接使用「軍事或海軍演習」的措辭,但兩國間的海事合作勢頭確實在增強。 這種合作的動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北京在南海日益增強的自信,促使其他國家需要共同努力抵制其主權主張。

此外,越南也在其控制的島礁進行建設活動。 儘管這類活動也引發了其他國家的關切,例如馬來西亞就曾就越南涉嫌擴大柏礁(Barque Canada Reef)向越南發出抗議信。 華盛頓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發布的衛星圖像顯示,越南在柏礁進行了人工擴大工程,並建造了大量基礎設施,甚至有一條機場跑道。 這顯示出南海各聲索國都在試圖透過實際控制和建設來加強自身的主權主張。

南海爭議的複雜性與未來展望

南海爭議的複雜性在於其多方聲索、歷史糾葛以及潛在的資源和戰略價值。 各方都基於不同的歷史文獻和法律解釋來支持自己的主張,這使得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 例如,中國聲稱對幾乎所有南海海域擁有主權,並使用「九段線」來劃定其疆界,但這一主張遭到其他聲索國和國際社會的質疑。 2016年,海牙常設仲裁法院就菲律賓提出的南海仲裁案作出裁決,認定中國主張的九段線「無效」,但中國不接受、不承認該裁決。

未來,南海的局勢仍充滿變數。 各國在爭議島礁的活動可能會繼續引發摩擦。 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化建設,包括在人工島上部署軍事設施,也加劇了區域緊張。 然而,各國之間的合作與對話也是維護區域和平穩定的重要途徑。 越南透過外交照會表達關切,同時與菲律賓等國進行海事合作,反映了其在複雜局勢下尋求平衡的努力。

南海的和平與穩定不僅關係到聲索國的利益,也對整個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航行自由和貿易產生重要影響。 如何在尊重國際法、透過和平對話解決爭端,是擺在所有相關國家面前的共同課題。 越南此次對中菲活動的抗議,再次提醒國際社會,南海的暗潮洶湧需要各方保持克制與智慧,共同尋求長遠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