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寵物店老闆苦等熟客 揭中風住院無人知

生命中的溫暖:一通電話串起的社區情誼

在這個繁忙的都市角落,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有時脆弱得令人心驚。屯門一間寵物店的老闆Nono,數月來一直惦記著一位失聯的熟客周先生。這份惦記,起初源於一筆遲遲未付清的貨款,但隨著時間推移,擔憂逐漸取代了催促。最終,一通來自聯合醫院護士的電話,揭開了一個令人心酸的真相:周先生中風入院,身邊竟無親人照料。這不只是一則關於失蹤人口的簡單通報,更是一面鏡子,映照出都市獨居者可能面臨的困境,以及在看似冷漠的社會中,仍舊閃耀著的人情溫暖。

街坊情誼:從信任到擔憂的距離

Nono在屯門碼頭經營著他的寵物店,周先生是店裡的熟客。周先生經濟狀況並不寬裕,經常會賒欠一些貨款,但過往總會很快清還。這次,周先生欠下1020港元後便失去聯絡,時間長達兩三個月。這段時間的沉寂,讓Nono從最初的氣憤和信任被利用的感受,轉變為深深的擔憂。他試過各種方式聯繫周先生,電話、訊息,都石沉大海。對Nono而言,這不僅僅是金錢的問題,更是對一位認識已久、有著基本信任的熟客的牽掛。這種從商業關係昇華出的街坊情誼,在現代社會顯得尤為珍貴。

意想不到的來電:揭開沉默的真相

就在Nono持續尋找周先生時,2025年5月3日上午,一通來自聯合醫院護士的電話打破了沉默。護士詢問Nono是否認識周先生,並告知周先生因中風入院,但院方一直未能聯繫到他的家人朋友。由於Nono過去經常致電周先生,護士在遍尋無果後,只好嘗試聯繫這位寵物店老闆。這個意外的來電,讓Nono震驚不已,同時也意識到周先生失聯背後,是更令人擔憂的健康和照護問題。他感嘆周先生的境況十分淒涼,一個人中風入院,身邊竟然沒有家人陪伴。

社區的力量:一線希望的連結

得知周先生的困境後,Nono沒有袖手旁觀。他嘗試透過各種方式,包括在共同的社交群組裡聯繫周先生的朋友,但都未能獲得他家人的聯絡資訊。在無計可施之下,Nono決定將此事上網發布,希望借助網民的力量,為周先生尋找可以提供協助的親友。這個舉動展現了社區互助的精神,即便在周先生家人未知悉其情況的當下,社區中的一份關懷也能成為一線希望。網民們紛紛讚揚Nono的善舉,也有人分享了類似的經歷,顯示出這種情況在香港社會並非單例,而社區網絡在緊急情況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網民分享朋友中風入院多日未能聯繫家人,最終透過醫院找到工作地點,由老闆通知家屬才得知消息的案例;也有病人透過院方協助找到教友,再經社工介入找到居於海外的親友的例子。這些故事都突顯了在個人支援網絡薄弱的情況下,醫院、社工及社區力量介入的重要性。

獨居長者的隱憂:寵物與「老伴」的牽絆

周先生的遭遇,也引發了對於獨居長者和寵物照護議題的關注。香港社會正面臨人口老化的挑戰,越來越多的長者選擇獨居。對於許多獨居長者而言,寵物不僅僅是寵物,更是重要的情感寄託和「老伴」。有研究指出,寵物能夠幫助長者改善情緒、減輕孤獨感,甚至提升身體健康。然而,當長者因病入院或離世時,他們的寵物往往面臨無人照料的困境。動保團體經常接收到獨居長者因入院或離世而遺下的寵物個案,這些寵物可能因為主人突然倒下而長時間獨自留在家中,面臨飢餓和惡劣環境。許多長者其實無意遺棄寵物,但當他們自身健康出現問題時,卻無力再照顧這些「老伴」,而子女又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接手。這使得寵物最終只能依賴動保團體的協助,甚至面臨被人道毀滅的悲劇。

從個案看現象:建立更完善的社會支援網絡

周先生的事件,是一個縮影,反映了當前社會在獨居者和寵物照護方面存在的缺口。雖然有社工和動保團體努力提供協助,但個體的力量終究有限。這提醒我們,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社會支援網絡,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加強對獨居者的關懷和定期探訪機制。除了社福機構的服務,社區鄰里之間的互相關懷也至關重要。例如,透過社區組織、義工服務等方式,與獨居者建立聯繫,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需求。

其次,建立寵物「託孤」機制。鼓勵獨居者提前為自己的寵物做好規劃,例如與親友或信任的寵物機構簽訂協議,在自己無法照料寵物時,能有人接手。動保團體可以提供相關的諮詢和協助。

第三,推動「寵物友善」的老年照護政策。考慮在安老院舍等機構中,探索允許長者攜帶寵物入住的可能性,讓長者在晚年仍能與心愛的寵物相伴。

最後,加強公眾教育,提高大眾對獨居者和寵物照護議題的關注。讓更多人了解其中存在的困難,鼓勵社區成員伸出援手,共同構建一個更有溫度、更具人情味的社會。

尾聲:一份關懷,點亮生命的光

屯門寵物店老闆Nono的一份擔憂和鍥而不捨的尋找,最終雖然揭開了一個令人心酸的真相,但也同時點亮了一份溫暖。這份溫暖不僅體現在他對熟客的關懷,更體現在他願意將私事公之於眾,希望匯聚更廣泛的社區力量。周先生的遭遇,敲響了社會關注獨居者和寵物照護問題的警鐘。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關懷,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願這份從寵物店老闆心中蔓延開來的善意,能引發更多人的共鳴,共同為那些需要幫助的生命,編織一張更堅固、更溫暖的社會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