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翁棄5貓B被捕 屋內3成貓缺水糧
籠中鳥?袋中貓?深水埗揭發的動物悲歌
深水埗醫局街附近的一個巨型垃圾桶,成了五隻初生貓咪的冰冷牢籠。牠們被裝在膠袋裡,每個袋口都緊緊綁死,身上還連著臍帶,無聲地控訴著被遺棄的殘酷。幸運的是,有途人及時發現,報警求助,才讓這幾條小生命有了獲救的機會。然而,這宗事件不僅揭示了令人心痛的遺棄行為,更牽扯出涉事七旬老翁住所內另外三隻成年貓咪同樣面臨缺水缺糧的困境,其中包括了這窩幼貓的母親。這不僅是一宗動物虐待案,更是都市叢林中,動物生存困境與飼主責任議題的縮影。
遺棄,冰冷的選擇
根據新聞報導,這五隻幼貓被發現時,估計只有一至兩天大,身體狀況虛弱,身上仍繫著臍帶。牠們被塞入膠袋,袋口綁死,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對生命的極度不尊重與殘酷。愛護動物協會的督察接報到場,證實幼貓沒有表面傷痕,隨後將牠們送往中心進行檢查與照料。儘管這些小生命暫時脫離了險境,但遺棄行為本身已經構成嚴重罪行。
在香港,《狂犬病條例》(香港法例第421章)明確規定,任何人無合理辯解而遺棄其管有的動物,即屬違法。 單單是遺棄,就可能面臨最高港幣10,000元的罰款及監禁六個月的刑罰。 此次事件中,涉事七旬老翁已被警方拘捕,並將案件列為「殘酷對待動物」。 這不僅僅是遺棄,將初生幼貓置於密封的膠袋中,更可能被視為對動物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觸犯《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香港法例第169章)。根據這條例,殘酷對待動物最高可判處監禁三年或罰款200,000元。 雖然遺棄動物本身並不一定等同於虐待,但在能證明動物因此遭受不必要痛苦的情況下,則可構成虐待。 將幼貓遺棄在垃圾桶,且置於密封膠袋內,極有可能會被認定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這宗事件再次敲響警鐘,提醒我們遺棄動物不僅是不道德的行為,更是觸犯法律的罪行。然而,為何遺棄事件仍時有發生?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揭開冰山一角:困境中的其他生命
更令人擔憂的是,警方在涉事老翁的住所內,發現了另外三隻成年貓咪,牠們同樣面臨缺水缺糧的困境,其中一隻正是被遺棄幼貓的母親。 這顯示出問題並非僅限於一次性的遺棄行為,而是可能存在長期性的照顧問題。
動物與人類一樣,有基本的生活需求:食物、水、住所、醫療照護,以及最重要的陪伴與關愛。當飼主無法滿足這些基本需求時,動物的福祉將受到嚴重損害。缺乏食物和水,無疑是殘酷的疏忽行為。這種情況下,即使沒有直接的暴力行為,飼主也可能因未能合理履行照顧寵物的責任而觸法。
這宗事件也引發了對於年長飼主照顧寵物能力的關注。隨著年齡增長,有些長者可能面臨體力、經濟或認知上的挑戰,導致難以妥善照顧寵物。例如,行動不便可能影響外出購買飼料或帶寵物就醫,經濟壓力可能讓飼主無法負擔寵物的醫療費用,而獨居長者的孤獨感雖然可以透過寵物獲得慰藉,但也可能因為缺乏支援而使飼養變得更加困難。然而,這絕不能成為虐待或遺棄動物的藉口。正如新聞中提到,有七旬老人即使生活拮据,也想盡辦法為癱瘓的愛犬製作輪椅,堅持將牠養到老。也有老人突發疾病,幸得寵物協助求救。這都說明年齡並非無法善待動物的必然原因。
反思與前行:構築動物友善的未來
這宗發生在深水埗的事件,不僅是一則令人扼腕的動物悲劇,更是一個機會,讓我們深刻反思人與動物的關係,以及社會在動物保護方面應扮演的角色。
首先,加強法律的執行與宣傳至關重要。雖然香港設有相關法例,但舉證困難及罰則較輕等問題仍有待改善。 提高公眾對動物福利法例的認識,讓更多人明白遺棄和虐待動物的嚴重後果,才能有效 deterrence 不法行為。
其次,我們需要建立更全面的社會支援網絡,特別是針對有困難的飼主。例如,為有經濟困難的長者提供寵物糧食或醫療資助,提供上門探訪或寵物暫托服務,甚至建立寵物與長者配對計劃,讓有意願和能力的長者在獲得陪伴的同時,也能有足夠的支援來照顧好牠們。正如有些地區已推行相關計劃,讓寵物成為長者防失智的夥伴,改善社交。
此外,公眾的意識和行動也至關重要。如果發現懷疑虐待動物的個案,應立即向警方、漁農自然護理署或愛護動物協會舉報。 每個人的警覺和及時介入,都可能拯救一條寶貴的生命。
結語:讓生命不再無聲哭泣
深水埗巨型垃圾桶裡的五隻幼貓,以及住所內缺水缺糧的成年貓咪,牠們無聲的遭遇,是都市邊緣動物困境的縮影。這起事件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在城市繁華的背後,仍有許多生命在默默承受著痛苦。善待動物,不僅是道德的要求,更是文明社會的體現。透過加強法律保障、完善社會支援、提高公眾意識,我們才能共同為這些無聲的生命構築一個更安全、更溫暖的家園,讓動物悲歌不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