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選拔風波 楊英瀚:多重損失
單車選拔風波:多重損失的沉思
香港單車壇近期因巴黎奧運選拔風波而掀起波瀾,事件不僅牽動著運動員的心,更引發公眾對體育總會運作和體育精神的關注。在這場風波中,獨立調查委員會的成立及其後續發展,無疑成為各界檢視的焦點。身為獨立調查委員會成員之一的前單車運動員楊英瀚,其「多重損失」的表述,更是為這場爭議增添了一層深思的維度。
風眼的中心:選拔爭議的始末
這場風波源於去年巴黎奧運單車港隊的選拔過程。據媒體報道,中國香港單車總會主席梁鴻德被指控在選拔期間,曾提議已獲得兩項奧運資格的運動員李思穎放棄其個人公路賽資格,以便讓排名次於她的梁穎儀補上,進而讓梁穎儀有資格報名參加公路計時賽。更令人關注的是,報道中提及梁鴻德曾建議梁穎儀在抵達巴黎後,於公路賽前「詐病」退出,再將參賽資格交還給李思穎。雖然這項提議最終並未獲得執行委員會通過而告吹,但事件曝光後,仍舊在單車界引起軒然大波,多人向總會及港協暨奧委會投訴,認為此舉嚴重違反奧林匹克精神,可能損害香港的聲譽。
港協暨奧委會在接獲投訴後,責成單車總會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獨立調查委員會由三人組成,包括總會名譽會長胡曉明、前單車運動員兼沙田區議員楊英瀚,以及總會法律顧問梁永鏗。然而,委員會的成員組成也引發了「自己人查自己人」的質疑。
獨立調查的波瀾:程序與誠信的權衡
獨立調查委員會在完成調查後,提交了報告。報告證實曾有執行委員會委員提出讓運動員「詐病」以更換後備運動員的建議,但同時指出總會並未對兩位運動員施加壓力接受建議,且李思穎最終選擇不遵循該建議。委員會認為,事件中沒有涉及不按程序或越權的情況,且「詐病」的提議最終沒有發生,因此未作出懲處。
然而,獨立調查委員會的結論並未平息爭議。委員會成員胡曉明在電台節目中表示,「詐病」在單車界是很普遍的「不成文習慣」,認為總會希望更多運動員參賽的出發點沒有錯,只是用詞可能引起斟酌。他也強調,委員會主要審視的是程序問題,而非體育精神或誠信。 這樣的說法引發了公眾更大的疑慮,質疑調查是否流於表面,未能觸及事件的核心問題:體育道德與誠信。立法會議員霍啟剛也表示,獨立調查報告可能未全面交代事件,促請單車總會重新審視證據和證供,並向公眾作出交代。
楊英瀚的視角:無法出賽的多重損失
在前述的背景下,獨立調查委員會成員楊英瀚的回應顯得尤為重要。他曾是香港單車隊的一員,參與公路賽多年,並在東亞運動會上獲得獎牌,對單車運動和運動員的付出有著深刻的體會。 儘管他表示基於保密原則,無法透露調查委員會的具體內容,但他從自身經歷出發,表達了對事件的看法。
楊英瀚認為,在國際賽事中,運動員有替補是很常見的情況,尤其是在公路賽,運動員可能因水土不服或意外而無法出賽。他強調,運動員無法在自己擅長的項目中出賽,未能獲得替補機會,導致資格的損失,這對政府、單車運動本身以及運動員個人都是「多重損失」。 雖然他沒有直接點名,但其言論明顯指向了在奧運選拔中,在公路計時賽項目上具備實力的梁穎儀。梁穎儀曾在亞運會公路計時賽中獲得獎牌,是香港在這項目上的有力競爭者。
從楊英瀚的視角來看,這場風波的損失不僅僅是程序上的爭議或誠信上的質疑,更觸及了體育最本質的一面:運動員為之努力付出的機會。當運動員具備在某個項目上爭取佳績的潛力,卻因為選拔過程中的紛擾或未能獲得適切的安排而失去參賽機會,這無疑是對運動員多年汗水的辜負,也是對體育資源的一種浪費。政府對體育的大力支持,旨在培養更多優秀運動員並爭取更好的國際賽事成績,而運動員無法在最適合他們的舞台上展現實力,這與政府的目標背道而馳。
沉思與前行:體育體制的省思
這場單車選拔風波,以及楊英瀚提出的「多重損失」概念,促使我們深入思考香港體育體制的運行。獨立調查委員會的結論雖然在程序上為單車總會開脫,但公眾對事件的疑慮並未消除。這或許反映出,僅僅從程序合規性的角度進行審視是不夠的,體育精神、公平競爭和運動員的權益同樣是體育總會運作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去年發布了《機構管治守則》,旨在提升體育總會的管治水平,其中包括運動員選拔制度的建議和優化措施。 這場風波正好提醒我們,這些守則的落實至關重要。一個公平、透明且具有公信力的選拔制度,才能確保運動員的努力得到應有的回報,也才能贏得公眾的信任和支持。
楊英瀚作為前運動員的聲音,為這場風波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角。他讓我們看到,在體育制度的齒輪轉動中,最不應被忽略的是運動員的感受和他們的參賽機會。失去一個在擅長項目上發光發熱的機會,對運動員而言,是夢想的挫敗,是潛力的埋沒。而對於整個單車運動而言,則是可能在國際舞台上爭取榮譽的一次失之交臂。
結語:重拾信任,邁向未來
單車選拔風波是一面鏡子,映照出香港體育總會運作中可能存在的不足。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報告未能完全釋疑,楊英瀚的「多重損失」論則直指問題的核心。未來,單車總會乃至其他體育總會,都需要從這場風波中汲取教訓,不僅要在程序上做到滴水不漏,更要在體育精神和誠信上樹立堅實的榜樣。重視運動員的聲音,確保選拔的公平公正,才能重建公眾對體育體制的信任,讓香港的運動員能夠心無旁騖地為夢想奮鬥,為香港爭光。只有當每一個有潛力的運動員都能在適合的舞台上盡情馳騁,那才是香港體育真正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