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店倒閉潮|黃家和揭年輕人拒傳統 老店陷生存危機

一碗暖暖的粥,曾是許多香港人心中溫情的印記。清晨的一碗鹹骨粥,或是病榻上的一碗白粥,都承載著歲月的味道與情感。然而,當屹立香港33年的連鎖粥店「海皇粥店」突然宣布全線結業,除了震驚與不捨,更多的是對傳統餐飲業未來出路的深深憂慮。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這背後反映的是傳統餐廳對年輕一代吸引力不足的困境,以及在變遷浪潮中的兩難局面。

這不單是一個品牌的落幕,更是香港傳統飲食文化面臨嚴峻挑戰的縮影。在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下,傳統餐廳如何留住老顧客,同時吸引年輕一代?如何在堅持傳統味道與創新求變之間找到平衡?這是一個關乎生存,更關乎傳承的重要課題。

歲月味道的消逝:海皇粥店的背後

「海皇粥店」曾是香港連鎖粥店的先行者,高峰期分店多達30間。 然而,近年來其分店數量不斷萎縮,八個月內接連關閉五間分店,更曾傳出欠租的消息,沙田好運中心分店的設備甚至被安排拍賣,種種跡象已顯示其經營面臨資金壓力。 最終,母公司海皇國際有限公司董事局以「經營環境及公司財務狀況惡化」為由,決定終止全部業務,並於同日關閉所有店舖及辦公室。

黃家和先生分析指出,餐飲業的整體大環境在疫情後並未好轉。 除了經濟疲弱、市民消費意欲下降等宏觀因素外,傳統餐廳在面對年輕客群時顯得吸引力不足,這也是海皇粥店結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年輕一代的消費習慣、對用餐體驗的追求,以及資訊獲取的管道都與過去大相逕庭,這讓許多未跟上時代步伐的傳統餐廳陷入被動。

年輕世代的新口味:傳統餐飲的「吸引力黑洞」

為何傳統餐廳對年輕人吸引力不大?這背後有多重原因交織。首先,是用餐體驗的差異。年輕一代更注重環境氛圍、社交互動以及「打卡」價值。相較於追求效率和實惠的傳統粥店,裝潢獨特、具備主題性或提供多元社交空間的新式餐廳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其次,是口味的變遷與選擇的多樣化。雖然傳統粥品仍有其忠實擁躉,但年輕人面臨的餐飲選擇可謂琳瑯滿目,從各國菜餚到創意料理,層出不窮。咖啡店、茶飲店的快速增長便是例證,其投資成本相對較低,且更貼近年輕人的消費習慣。 傳統粥品在眾多選擇中,可能不再是年輕人的首選。

再者,資訊傳播管道的轉移也影響著年輕人的消費決策。年輕人更依賴社交媒體、網上評論和網紅推薦來獲取美食資訊。如果傳統餐廳未能積極運用這些平台進行推廣和互動,很容易被年輕世代忽略。

最後,品牌形象的老化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許多傳統餐廳的品牌形象固守舊有模式,未能注入新的活力和創意,導致在年輕人眼中顯得「老派」,難以引起共鳴。

在傳承與變革間掙扎:傳統餐廳的兩難

面對年輕客群的流失,傳統餐廳陷入了兩難局面。一方面,它們背負著多年的歷史和情感連結,固守傳統味道和經營模式是維護其品牌特色的重要方式。許多老顧客正是因為這些熟悉的味道而光顧,如果輕易改變,可能導致這部分客群的流失。

另一方面,如果不進行變革和創新,又難以吸引新的年輕客群,這將影響餐廳的長期發展和生存。如何在保留傳統精髓的同時,融入現代元素以貼近年輕人的需求,是擺在傳統餐廳面前的巨大挑戰。

這種兩難不僅體現在菜單設計上,也體現在店舖裝潢、服務模式、乃至營銷策略上。傳統餐廳往往受制於固有的思維模式和經營成本,難以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此外,餐飲行業本身也面臨著租金高企、食材成本上漲和人手短缺等結構性問題,這些都進一步加劇了傳統餐廳的經營困境。

尋找曙光:傳統餐飲的轉型之路

儘管面臨重重挑戰,但傳統餐飲業並非沒有出路。關鍵在於如何積極轉型,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重新定位與創新: 傳統餐廳需要深入了解年輕客群的需求和喜好,在保留核心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例如,在菜單上推出更符合年輕人口味的新品,或是將傳統菜餚進行創意改良。 同時,可以考慮提升店內環境的設計感,增加一些互動體驗元素,使其更具吸引力。

擁抱數碼化: 積極運用社交媒體進行品牌推廣和內容營銷,與年輕人建立連結。推出線上點餐、外賣服務,提供便捷的消費體驗。利用數據分析了解顧客喜好,進行精準營銷。

故事性與文化傳承: 挖掘和講述品牌背後的故事,強調傳統美食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底蘊,將其打造成一種具有情懷和深度的消費體驗。年輕人越來越注重消費的意義和價值,一個有故事的品牌更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

合作與跨界: 與其他行業或品牌進行合作,推出聯名產品或主題活動,拓展新的客源。例如,與文創產業結合,將傳統餐廳打造成一個集美食、文化和社交於一體的空間。

人才培養與傳承: 吸引和培養年輕一代的餐飲人才,為傳統餐飲業注入新的活力和創意。鼓勵年輕人學習傳統烹飪技藝,同時提供創新和發展的平台,解決行業青黃不接的問題。

海皇粥店的結業無疑令人惋惜,但也為香港傳統餐飲業敲響了警鐘。它提醒我們,在時代的洪流中,沒有一成不變的成功之道。傳統需要堅守,更需要創新。只有積極面對挑戰,擁抱變革,傳統餐飲業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新的生機,繼續書寫屬於香港的美食傳奇。這不僅是為了行業的生存,更是為了守護那些與味道緊密相連的集體回憶和文化根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