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退自提搶上車?勞保逆差創新高恐爆危機
勞保財務危機下的退休規劃:勞退自提的關鍵作用
勞保財務困境的現況分析
台灣勞保制度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財務壓力,根據最新統計數據,2024年勞保普通事故保費收支短絀高達66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這已是自2017年以來連續第八年出現當年度收支逆差的情況,且缺口呈現逐年擴大的趨勢。
造成這種財務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三:
勞退自提的運作機制與優勢
面對勞保財務危機,勞退自提成為許多勞工的重要選擇。勞退新制規定,雇主每月應為勞工提繳不低於工資6%的退休金,而勞工也可自願提繳1-6%的工資,這就是所謂的「勞退自提」。
勞退自提的三大優勢
長期複利效果驚人
以35年工作期為例,比較不同提繳方式的退休金累積差異:
| 提繳方式 | 帳戶總額 | 與基本提繳差異 |
|———|———|————–|
| 僅雇主提繳6% | 約290萬元 | 基準 |
| 自提6%(合計12%) | 約580萬元 | +290萬元 |
| 延遲10年自提 | 約380萬元 | -200萬元 |
| 完全不自提 | 約290萬元 | -300萬元 |
勞退自提的實務建議
最佳開始時機
越早開始越好。根據試算,25歲開始自提6%與35歲才開始,最終累積金額可能相差達200萬元。這是因為複利效果在長期累積下會產生驚人的差異。
提繳比例建議
對於一般受薪階級,建議至少提繳3-6%,具體比例可根據:
– 當前收支狀況
– 未來財務目標
– 其他投資規劃
注意事項
多元退休規劃策略
除了勞退自提外,完整的退休規劃應包含多種工具:
三大退休金支柱
其他輔助工具
– 商業保險:年金險、長照險等
– 投資理財:基金、股票、ETF等
– 不動產:自用住宅或出租物業
政策改革與個人因應
政府改革方向
個人應對策略
結論:積極行動才是上策
面對不確定的勞保未來,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規劃。勞退自提提供了一個安全、穩健且具稅賦優惠的退休準備管道,特別適合不擅長投資理財的上班族。建議每位勞工都應根據自身情況,評估最適合的提繳比例,及早為退休生活做好準備。
記住,退休規劃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越早開始準備,未來的壓力就越小,退休生活也越有保障。在政府進行制度改革同時,個人也應負起責任,為自己的金色晚年打下堅實基礎。
資料來源:
[1] money.udn.com
[2] www.youtube.com
[3] www.youtube.com
[4] www.youtube.com
[5] money.udn.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