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海霖旺角遭警阻 粉絲力撐怨氣沖天

街頭對話風波:當流量遇上現實的碰撞與迴響

街頭上的邀約:一場充滿火藥味的號召

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網路上的唇槍舌劍早已是家常便飯。然而,當網路上的針鋒相對,被「港產AV女優」素海霖(絵麗奈)搬到現實世界,並廣邀「haters」到旺角街頭公開面談,這無疑是一場極具話題性的社會實驗。這場由素海霖親自策劃的「與haters們面談活動」,起初計劃在人潮熙攘的旺角街頭舉行,素海霖甚至點名道姓,希望那些長期在網路上對她進行攻擊的帳號能夠現身,直球對決。她手持印有部分Haters名字的大型紙牌拍照,甚至幽默地表示紙牌有「四分三,或者五分四隻腳咁長,驚你哋睇唔到」,展現出她敢於面對質疑的態度。

素海霖表示,舉辦這場活動的初衷,是希望能給予Haters一個直接表達意見的機會,她認為這些在網路上對她惡言相向的人,或許也有自己的壓力和想法,希望透過見面「盡返少少社會責任」。 然而,當虛擬世界的恩怨即將在現實中上演,不可預知的群眾聚集風險,也隨之浮現。

計劃生變:警方的介入與場地轉移

原定於旺角街頭舉行的面談活動,在活動前夕卻出現了變數。由於這場活動可能引發大量人潮聚集,甚至存在潛在的衝突風險,警方主動聯繫了素海霖,明確表示是次活動不得在公眾地方進行。 警方的介入,讓這場街頭對話的計劃被迫改變,最終活動被移師至私人地方舉行。

事實上,在人多密集的公眾地方舉辦未經申請的集會活動,確實存在潛在的公共安全風險,警方基於職責考量,對此類活動表達關注並要求更改地點,也是維護公共秩序的必要措施。過去在旺角等地區,也曾發生過涉及大量人群聚集而引發的事件,警方的介入往往是為了避免情況失控。

粉絲的支援與「醋意」:撐場聲浪中的複雜情緒

儘管面談地點從街頭轉移到了私人場所,但這場活動依然吸引了大量素海霖的粉絲到場支持。粉絲們用實際行動力挺自己的偶像,展現了素海霖作為公眾人物所擁有的號召力。然而,在粉絲們一面倒的支持聲浪中,也夾雜著一些耐人尋味的「怨氣」。

有部分粉絲在現場表達了「醋意」,認為素海霖過於在意Haters的意見,反而忽略了真正支持她的粉絲。 這種情緒的出現,反映了粉絲與偶像之間微妙的關係。粉絲渴望得到偶像的關注和認可,當偶像將注意力放在負面評價上時,難免會讓部分粉絲感到失落。這也從側面說明,網路社群中的互動,即使是負面的,也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公眾人物及其支持者的情感連結。

Haters的缺席:現實的退縮與網路的匿藏

諷刺的是,這場原本為Haters而設的面談活動,最終卻未能見到他們的身影。據報道,其中一名被點名的Hater曾表示「在途中」,但最終並未出現。 其他被點名的網民,有的聲稱「唔得閒不在港」,被素海霖質疑是「驚到離開香港了」。

Haters的集體缺席,讓這場精心策劃的對話失去了原有的目的。這或許是因為,在匿名的網路世界中,謾罵和攻擊易如反掌,但當需要將這些言論放在現實中面對面的時刻,許多人選擇了退縮。網路的匿名性為負面情緒提供了溫床,但也讓身處其中的人得以逃避現實中的責任和後果。這場活動的結果,似乎也印證了網路評論的雙面性:既能集結力量,也能成為躲藏的工具。

素海霖的回應與下一步:直面爭議的勇氣與規劃

面對Haters的缺席和活動地點的變動,素海霖在接受訪問時展現了她的態度。她表示自己「一定要出現,唔想人覺得我縮沙」,強調自己不會因為Haters的惡意攻擊而退縮。 她也坦言這是她第一次舉辦這類型的活動,對於相關的申請流程不熟悉,並表示計劃半年後再舉辦類似活動,屆時會嘗試申請。

素海霖也分享了她長期以來遭受網路暴力的經歷,包括被惡意留言攻擊、被以不實的價格標籤,甚至有人威脅要對她進行人身攻擊。 這些經歷凸顯了網路欺凌的嚴重性,以及公眾人物所面臨的巨大壓力。儘管如此,素海霖選擇以一種相對公開和直接的方式來回應這些負面聲音,這需要 상당的勇氣。

她對Haters喊話,希望他們下次不要再找藉口,並表示自己已經準備好面對可能的衝突,甚至開玩笑說可以接受被淋紅油,但前提是對方要付錢,以此方式消解現場的嚴肅氣氛,也再次展現她獨特的個人風格。

除了這次的Haters面談活動,素海霖近期也話題不斷。她曾因為賣原味內衣褲引發爭議,但她澄清這在AV業界是常見的行銷手法,並非因為經濟困難。 她也透露將於六月舉辦相展,以及正在洽談電影拍攝工作,展現了她在AV產業之外的多元發展。 關於AV作品的未來計劃,她表示對於合作公司有自己的要求,不會隨意接拍,即使是降低要求,也更傾向於作品質量有保證的製作方。

活動的啟示:網路言論的邊界與公眾人物的應對

素海霖這次的旺角街頭面談風波,雖然未能如期在公眾地方舉行,且Haters集體缺席,但這場事件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首先,它再次提醒我們,網路上的言論並非沒有邊界,當網路上的衝突蔓延到現實世界,可能會引發公共安全問題,需要警方的介入和管理。

其次,這場事件也讓我們看到,公眾人物面對網路欺凌時的不同應對方式。素海霖選擇了直面Haters,試圖建立一個對話的平台,儘管結果不如預期,但她的勇氣值得肯定。同時,粉絲們的反應也提醒公眾人物,在處理負面評價的同時,也應該照顧到支持者的情感需求。

最後,Haters的缺席也反映了網路匿名性所帶來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不敢說的話,在網路上卻肆無忌憚,這種割裂的狀態值得我們深思。如何建立一個更健康、更負責任的網路討論環境,讓大家都能夠為自己的言論負責,是當今社會面臨的重要課題。

結語:一場未竟的對話,卻引發更多迴響

素海霖旺角街頭與Haters面談的計劃,最終在警方的建議下轉移陣地,而Haters的集體「潛水」,讓這場對話未能真正展開。然而,這場未竟的對話,卻在社會上激起了更多迴響。它暴露了網路暴力的現實影響,展現了粉絲文化的複雜面向,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公眾人物與網路輿論之間的關係。或許,這場風波的意義,不在於那場未能實現的街頭對話本身,而在於它所引發的關於網路言論、公共秩序以及個人勇氣的廣泛討論。 素海霖選擇以這種方式,將網路上的「戰爭」帶到現實,無論結果如何,都為這個虛擬與現實交織的時代,提供了一個鮮活而複雜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