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O涉性侵6女7次 惡行全曝光

揭開表象下的暗影:NONO陳宣裕涉性侵案的沉重真相

演藝圈的光環,往往映照著眾人的夢想與掌聲,然而,當這光芒褪去,隱藏在背後的,可能是令人難以承受的陰影。藝人NONO(陳宣裕)涉嫌性侵案,從去年的指控到如今地檢署起訴,宛如一顆震撼彈,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士林地檢署經過深入調查,認定有6名女子受害,遭受7次的侵害行為,這份沉重的起訴書,揭露了表象下的暗影,也讓我們不得不正視性自主權的重要性與侵害行為的惡劣。

指控如潮水般湧來:受害者的勇敢發聲

這起案件的曝光,源於「#Metoo」運動的浪潮。當越來越多受害者鼓起勇氣,訴說自身遭受性騷擾或性侵的經驗時,藝人NONO的名字赫然出現在其中。從一開始的網路爆料,到後來多名女子具名指控,這些受害者的聲音匯聚成一股力量,推動著司法機關介入調查。她們的勇敢,是揭開真相的第一步,也讓更多潛在的受害者看到希望,不再默默承受。

地檢署的偵查迷宮:抽絲剝繭尋真相

性侵害案件往往伴隨著「密室犯罪」的特性,舉證困難,時間跨度長,這些都增加了偵查的難度。然而,士林地檢署在接到北檢移轉的案件後,立即組成辦案小組,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進行調查。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與謊言搏鬥的過程。檢察官必須仔細比對不同被害人的證詞,尋找其中的連結與佐證。被害人所提供的細節,包括犯案的時間、地點、手法,甚至是NONO住家或飯店房間的內部格局描述,都成為關鍵的證據。例如,有被害人能夠精確地描述NONO家中「樓中樓」的格局,這證明了她們確實到過案發地點,也讓NONO矢口否認的辯詞顯得蒼白無力。

在這過程中,檢察官不僅要面對被告的否認與迴避,還要考量性侵害案件可能對被害人造成的二次傷害,偵訊過程需要極度的耐心與專業。據報導,小紅老師在接受偵訊時,時間長達6小時,檢方抽絲剝繭,不放過任何細節。 這樣的細緻調查,是為了確保案件的每個環節都能得到充分的檢視,讓真相得以浮現。

淫行的軌跡:利用名氣與機會下手

根據士林地檢署的起訴書,NONO涉嫌利用他身為藝人的知名度和工作機會,鎖定被害人下手。這些犯行並非一時衝動,而是多次、長時間的發生。起訴書指出,NONO在2009年至2013年間,先後在自己的住處、飯店、車上等不同地點犯案。 他會以工作邀約、錄影結束順道搭載、共進宵夜等理由,營造與被害人獨處的機會,進而在違反被害人意願的情況下,進行強制性交或猥褻。

這些行為模式顯示,NONO似乎是預謀犯案,利用自身的身份便利與被害人建立信任,然後再伺機下手。例如,他曾尾隨一名電視台女工作人員至女廁,趁對方梳洗時熊抱,並說出不堪入耳的話語。 也有被害化妝師指控,在片場遭NONO強吻、襲胸及觸摸大腿,幸好隨身攜帶電擊棒才得以脫困。 這些具體的犯案情節,描繪出一個利用權勢與機會滿足私慾的形象,令人不寒而慄。

法律的劍:強制性交與強制猥褻的界線

地檢署最終認定,NONO涉犯了3次強制性交、2次強制性交未遂以及2次強制猥褻罪。 這裡涉及了法律上對於性侵害行為的界定。強制性交是指違反被害人意願,以強暴、脅迫、恐嚇、催眠術或其他違反其意願之方法,而為性交之行為。強制猥褻則是對被害人為猥褻之行為。強制性交未遂,則是指行為人已經開始實行強制性交的行為,但因為外在因素而未能完成。

這些罪名的區分,在於對被害人身體自主權侵害的程度與行為的性質。強制性交是對性自主權最嚴重的侵害,而強制猥褻雖然不及性交,但也對被害人的身心造成極大的創傷。檢方依照各次犯行的具體情況,適用不同的法條,以求精確地描述NONO的罪行。

被告的態度與司法後續:拒不認罪的代價

面對檢方的起訴,NONO在法庭上全盤否認所有指控,甚至辯稱不認識被害女子。 這種拒不認罪的態度,在許多性侵案件中並不少見,但對於受害者而言,無疑是另一種傷害。檢方在起訴書中也特別指出,NONO犯後態度迴避,絲毫未見悔意,品行低劣,對被害人身心危害至鉅,因此建請法院從重量刑。

案件目前已進入法院審理階段,士林地方法院採不公開方式進行,以保護被害人的隱私。 審理過程中,法官將會檢視雙方提出的證據,包括被害人的證詞、物證,以及被告的辯詞。這是一場嚴肅的法律程序,最終的判決將決定NONO是否需要為其行為付出代價。除了被起訴的7次犯行外,還有部分案件因事證不足,檢方曾做出不起訴處分,但被害人不服聲請再議成功,目前仍在重新偵辦中。 這顯示司法程序雖然緩慢,但仍在持續運作,為受害者尋求正義。

結語:正視性侵害,重建信任

NONO陳宣裕涉性侵案,不僅是單一個案,更是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議題。它提醒我們,性侵害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任何人身上,不分職業、地位。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更安全、更友善的環境,讓受害者敢於發聲,讓加害者得到應有的制裁。

這起案件的發展,也展現了司法在處理性侵害案件上的努力與挑戰。從被害人的勇敢指控,到檢方的細緻偵查,再到法院的審理,每一步都充滿艱辛。希望透過這起案件,能讓更多人了解性侵害的嚴重性,並共同努力,消除這層遮蔽在社會角落的暗影,重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尊重。最終的判決雖然尚未出爐,但這份沉重的起訴書,已為受害者爭取正義的道路,點亮了一盞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