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北上深圳養老 晚年新選擇

隨著歲月的腳步輕移,退休生活像一幅漸次展開的畫卷,色彩斑斕,卻也可能帶著些許現實的重量。對於許多香港長者而言,如何在人生下半場活得精彩、安適,是個需要深思的課題。近年來,一個越來越受矚目的選項浮現眼前:北上深圳,在彼岸的養老院裡尋找一個別樣的晚年。這不僅僅是地理位置的遷移,更是一種生活模式的轉變,一個關於空間、成本、照護與情感連結的全新探索。

是什麼驅使著他們跨越邊境?是香港日趨嚴峻的人口老化問題、安老資源的緊缺,以及高昂的生活成本,讓「北上養老」從遙遠的想像變成了觸手可及的現實。在這個過程中,深圳,這座與香港一河之隔的繁華都市,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了港人安享晚年的熱門選擇。

空間與環境:告別蝸居的侷促

香港地狹人稠,寸金尺土,許多長者居住環境相對狹窄,甚至面臨輪候公營安老院舍的漫長等待,有時長達數年。電影《白日之下》真實地呈現了香港安老院舍的困境,狹小的空間、人手不足,讓許多長者生活質素堪憂。相比之下,深圳的養老院普遍擁有更寬敞的生活空間和更優美的環境。許多深圳養老機構佔地廣闊,綠化充足,配備多樣化的康體設施,例如健身室、棋牌室、甚至游泳池和卡拉OK房等,為長者提供了豐富的活動空間和精神寄託。有港人長者表示,深圳養老院「地方較大,空氣也比香港好」,「比香港住的地方大,比較寬闊,心情就開朗一點。香港那邊的房子很小很侷促。」。這種從「蝸居」到「樂活」的轉變,是吸引港人北上的重要因素之一。

成本考量:經濟實惠的吸引力

經濟壓力是許多香港長者考慮北上養老的重要因素。香港私營安老院舍的收費不菲,動輒過萬元港幣,而政府資助宿位則輪候時間漫長。相比之下,深圳養老院的價格通常更具競爭力。根據房間類型和護理級別的不同,深圳養老院的月費大約在1680至5000元人民幣之間,護理費另計,約為1500至6000元人民幣。儘管也有較高端的養老社區價格不菲,但整體而言,深圳養老院的性價比對許多香港家庭來說更具吸引力。一位在深圳養老的香港長者就提到,「吃東西這裏要便宜過香港好多,香港大概貴了一倍以上,所以這裏的東西還是便宜的。」。這種經濟上的優勢,讓更多港人長者能夠負擔得起更優質的養老服務。

照護與服務:專業貼心的關懷

除了空間和價格,養老院的照護服務質量也是長者和家屬關注的重點。深圳的一些養老機構引進香港的管理模式,並強調「醫養結合」,即將醫療與養老服務融合,部分院舍設有駐院醫生和護士,或毗鄰醫院,提供專業的醫療、康復和護理服務。例如,香港賽馬會深圳復康會頤康院就是由香港非牟利機構營運,為有長期照顧需要的香港長者提供服務。院舍配備專業的護理團隊,提供24小時照顧,並能以粵語、普通話或客家話與長者溝通,減輕語言障礙。許多養老院還提供個人化的照顧計劃,由多專業團隊共同參與,滿足長者的不同需求。對於部分失能或半失能的長者來說,深圳養老院的人手相對充足,能提供更為細緻的照護,這在香港可能難以獲得或費用極高。

政策支持:讓「過河」更順暢

為了便利港人北上養老,香港和內地政府近年來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協調和支援措施。其中,「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允許正在輪候香港資助安老宿位的長者,申請入住參與計劃的廣東省養老院舍,並可獲得資助。截至2025年3月1日,參與計劃的廣東省養老機構已增至15家,涵蓋深圳、廣州、佛山、中山、江門、肇慶等城市。此外,香港政府也擴大了長者醫療券在大灣區的使用範圍,現時已有部分內地醫療機構納入試點,方便港人長者在內地使用醫療券支付門診費用。未來,兩地政府還在積極探索更多福利「可攜」的可能性,例如支援港人長者購買內地醫保等。這些政策措施為港人北上養老提供了制度保障,讓「過河」的步伐更加穩健。

現實挑戰:跨境養老非坦途

儘管北上養老有諸多優勢,但挑戰依然存在。語言和文化差異是部分長者需要適應的問題,雖然許多養老院有會講粵語的護工,但整體融入新環境仍需時間。醫療方面,雖然醫療券的使用範圍有所擴大,但兩地的醫療體系、藥物和醫療數據互通方面仍有待完善,這對需要頻繁覆診或有複雜病史的長者來說可能造成不便。此外,與身在香港的家人保持緊密聯繫也是一個現實問題,雖然交通日益便利,但長距離依然可能影響家人的探望頻率。一些長者也擔心在內地沒有物業或不熟悉租賃流程,存在被騙的風險。

結語:打開晚年生活的更多可能

深圳養老院為香港長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選擇,一個告別侷促、享受寬敞,兼顧經濟與照護的晚年生活可能性。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和服務質素的提升,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香港長者選擇北上,在大灣區找到屬於自己的安樂窩,度過一段別樣的精彩晚年。這不僅是個人選擇的多元化,更是兩地融合發展背景下,養老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