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好聲》參賽者如廁遭偷拍 怒轟變態
廁所裡的陰影:《中年好聲音》參賽者偷拍事件的警示
想像一下,你在公共廁所這個極度需要隱私的空間,正準備「辦大事」,突然發現一道不懷好意的目光,甚至是一部正在對準你的手機鏡頭。那種錯愕、憤怒、羞辱,絕對是難以言喻的「核突」感受。近日,《中年好聲音》的一位參賽者就經歷了這樣令人髮指的一刻,他在商場男廁被不明人士偷拍,赤裸下身被攝逾一分鐘。這宗事件不僅是對個人隱私的嚴重侵犯,也再次敲響了公共場所安全和個人資訊保護的警鐘。
突如其來的驚嚇:一分鐘的「核突」經歷
這宗事件的主角,是曾參加《中年好聲音》的蕭家浩。他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的遭遇,描述了事發經過的每一個細節,字裡行間充滿了憤怒與無奈。據他所述,當時他正在尖沙咀某商場的男廁裡,突然發現廁格門上方伸來一部手機,正在對他進行偷拍。他立即大聲喝止,對方隨即逃跑。雖然他迅速整理衣物追趕,但未能成功抓住偷拍者。
蕭家浩事後報警,警方迅速到場協助。翻查閉路電視後發現,偷拍者曾兩度進出廁所,似乎是在觀察環境,確認無人後才進入廁格進行偷拍,整個過程持續超過一分鐘。 這一細節令人不寒而慄,顯示這並非一時衝動,而是預謀的行為。對於在如此私密的時刻遭到偷拍,蕭家浩直斥對方行為「核突」,並怒斥:「辦大事你走去影!」可見事件對他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
報警後的無奈:追緝偷拍者的困境
儘管警方迅速介入,但蕭家浩對於能否成功將偷拍者繩之以法感到渺茫。他甚至自嘲不是周潤發或謝霆鋒,暗示非名人可能難以引起足夠關注,增加破案難度。 這種無力感,也反映了在追緝這類「廁所色魔」時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公共場所的監控雖然有助於事後追查,但廁所這類場所基於隱私考量,通常不會設置監控鏡頭,這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此外,偷拍者通常會迅速逃離現場,加上可能使用一次性手機或不記名社交媒體帳號,都增加了追蹤的難度。
然而,法律並非對此束手無策。根據香港法例,未經同意拍攝他人私密部位,特別是在對保存隱私有合理期望的場所(如公共廁所),屬於違法行為。自2021年起,香港實施了新的《刑事罪行條例》,正式將「窺淫罪」等與偷拍私密部位相關的行為列為刑事罪行。 「私密部位」的定義廣泛,包括生殖器官、臀部、肛門範圍及胸部,即使有內衣遮蔽也受保護。 窺淫罪最高可判監五年,而非法拍攝私密部分最高更可判監七年。 這顯示了法律對這類侵犯隱私行為的嚴肅態度。
公共場所的陰影:無處不在的偷拍危機
蕭家浩的遭遇,絕非單一事件。近年來,公共場所偷拍事件頻傳,從商場廁所、更衣室到交通工具,甚至學校,都曾發生過偷拍案件。 科技的發展,讓針孔鏡頭、偽裝成日常物品的拍攝設備更加隱蔽,偷拍變得防不勝防。這不僅是對個人隱私權的嚴重侵犯,更在社會中製造了一種恐懼感,讓人們在公共空間也難以安心。
這種恐懼感尤以女性更為強烈,偷拍裙底等行為讓她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保持高度警惕。 雖然近年來法律針對偷拍行為有所更新和加強,但要徹底杜絕這類行為,仍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如何應對與防範:不再讓「核突」發生
面對公共場所的偷拍風險,我們能做些什麼呢?首先,提高警覺是必要的。進入公共廁所、更衣室等場所時,可以先快速掃視周圍環境,留意是否有可疑物品或異常情況。雖然針孔鏡頭難以察覺,但一些較為明顯的偷拍行為,如手機伸入門縫,是可以立即察覺的。
其次,了解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至關重要。一旦發現自己被偷拍,應立即保持冷靜,盡可能保留證據(如偷拍者的樣貌、行為),並第一時間報警。 警方會根據《刑事罪行條例》等相關法例進行調查。 同時,受害者也可以尋求法律援助或社會服務機構的協助,獲得心理輔導和法律意見。
更重要的是,社會需要持續地關注和討論公共場所偷拍問題,加強公眾教育,提高大眾的防範意識。商場、交通機構等公共場所的管理方,也應檢視並加強安全措施,例如增加巡邏、檢查設施等,盡力減少偷拍發生的機會。
總結:讓陽光照進陰暗角落
《中年好聲音》參賽者蕭家浩的「核突」遭遇,是一個沉重的提醒。公共廁所這類場所,承載著我們對個人隱私最基本、最核心的期望。當這份期望被惡意侵犯時,帶來的傷害是深刻的。這宗事件也讓我們再次反思,在看似安全的日常生活中,潛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陰影。
透過這次事件,我們希望更多人能認識到偷拍行為的嚴重性及其法律後果,並提高警惕,學習如何保護自己。同時,我們也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讓公共場所不再成為偷拍的溫床,讓每個人都能在這些空間裡感到安全和自在。讓陽光照進這些陰暗角落,驅散偷拍的陰霾,是我們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