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力推青年發展 李家超盼新移民助港繁榮
凝聚新生力,共繪香港繁華新篇章
香港,這座充滿活力的國際都市,其發展脈搏與青年世代緊密相連。行政長官李家超近日在香港新來港人士服務基金的活動上,再次強調了港府全力推動青年發展的決心,並特別期許新來港學生能成為推動香港繁榮發展的中堅力量。這不僅是對新來港學生的肯定,更是對香港未來發展方向的深刻擘劃。
青春力量:香港騰飛的引擎
青年是社會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活力、創意和抱負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引擎。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言,「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 港府深諳此道,因此將青年發展視為重要政策方向。早在2022年,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便公佈了首份《青年發展藍圖》,整全地勾劃了政府未來長期青年發展工作的理念和方針,並提出了超過160項具體行動和措施,涵蓋學業、就業、創業、置業等青年關注的「四業」範疇。 這些措施旨在為青年提供多元出路,創造上流機會,讓他們能夠在這片土地上盡展所長。
融合共贏:新來港學生的潛力
近年來,隨著香港與內地的交流日益頻繁,以及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的實施,越來越多新來港學生選擇在香港升學和發展。他們帶來了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識視野和創新思維,為香港這座多元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李家超行政長官在日前的新來港學生升讀大學獎學金計劃頒獎典禮上,特別讚揚這些學生努力追求學問和理想,並期望他們能成為推動香港繁榮發展的中堅力量。 這份期許並非空穴來風,新來港學生在學術上的優異表現,以及他們對融入香港社會的積極態度,都展現了巨大的潛力。
橋樑與基石:政府與社會的協作
要讓這股新生力量真正成為推動香港繁榮的動力,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港府已經採取多項措施協助新來港人士適應香港生活,包括舉辦多元化的社區融入活動,例如適應課程、社區參觀、大使計劃和鄰里互助項目等。 這些活動幫助新來港人士更快地了解香港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建立社交網絡,減少適應期的困難。此外,針對新來港學生的教育支援也至關重要。教育局為新來港人才的子女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選擇和支援服務,包括協助他們適應本地的學校生活和教育制度。
香港新來港人士服務基金等非政府組織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些機構長期為新來港青年及其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支援服務,例如升學、就業輔導、家庭支援等,幫助他們盡早融入香港這個多元化且充滿機遇的城市,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發揮助人自助的精神。 李家超行政長官也肯定了這些機構多年來的工作和貢獻。
未來看點:機遇與挑戰並存
儘管港府和社會各界為新來港學生的融入和發展提供了不少支援,但挑戰依然存在。語言、文化差異,以及教育體系的銜接問題,都可能成為新來港學生適應過程中的絆腳石。部分本地學生家長對新來港家庭子女參與本地教育資源競爭的擔憂,也需要政府加以關注和適切處理。
然而,機遇往往伴隨著挑戰。新來港學生的加入,為香港帶來了更多元的人才儲備。他們的國際視野和不同文化背景,有助於增強香港的競爭力,尤其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發展策略背景下,這批熟悉內地情況的年輕人才將會是香港的重要資產。
政府應持續優化《青年發展藍圖》中的相關措施,確保其與時俱進,更能貼合新來港學生的實際需求。 加強跨部門合作,特別是教育局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之間的協調,確保為新來港學生提供無縫的支援服務。同時,鼓勵和推動本地青年與新來港青年之間的交流互動,增進了解,消除隔閡,建立更融洽的社區關係。透過「連青人網絡」等平台,促進不同背景青年之間的交流,擴闊社交圈子,是個不錯的起步。
共創繁榮:攜手前行
李家超行政長官對新來港學生寄予厚望,這份期許不僅是對個人的鼓勵,更是對整個社會的呼籲。香港的繁榮需要所有居民的共同努力,不論是土生土長,抑或是新近來港,大家都是這個城市的「一家人」。 新來港學生帶著對這座城市的愛和信任而來,預載著一份貢獻的意願,他們理應得到社會的歡迎和支持。
透過教育、社會融入和發展機會的提供,讓新來港學生能夠順利適應、發揮潛能,不僅是對他們個人的幫助,更是對香港未來發展的長遠投資。當這股新生力量與本地青年攜手並肩,共同為香港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時,我們才能真正看到一個更具活力、更具競爭力、更為包容和諧的香港。
在未來的日子裡,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所有在香港成長的青年,包括新來港學生,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環境,讓他們的青春光芒在這片熱土上盡情綻放,共同書寫香港繁華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