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3獨立出版社遭拒2025書展參展
香港書展爭議:獨立出版社參展遭拒引發的文化反思
香港書展作為亞洲地區最具指標性的文化盛事,每年都吸引數十萬愛書人共襄盛舉。然而,2025年書展籌備期間傳出至少三間獨立出版社參展申請遭拒的消息,引發出版界與文化界的廣泛討論。這起事件不僅牽動香港出版生態的敏感神經,更折射出當代香港文化空間面臨的複雜處境。
事件背景:獨立出版社的參展困境
據悉,今年香港書展將於7月盛大舉行,但主辦單位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已陸續通知包括「藍藍的天」、「界限書店」等多家獨立出版社,其參展申請未獲批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出版社不僅過去曾多次成功參展,更在去年書展期間經歷過書籍被要求下架的爭議事件。
「藍藍的天」出版社負責人伍自禎透露,往年年底都會收到貿發局的參展邀請函,但今年卻未獲邀約,於是主動提出申請。然而,今年1月底卻收到「不獲接納」的通知,且未說明具體原因。伍自禎對此表示遺憾,強調書展對獨立出版社而言是接觸廣大讀者的重要平台。
審查陰影:從下架到拒展的演變
業界普遍認為,此次拒絕獨立出版社參展的決定,與去年書展期間發生的「下架風波」密切相關。2024年書展期間,「藍藍的天」就有五本出版物因接獲投訴而被要求撤架。當時事件已引發對出版自由的擔憂,如今更進一步升級為直接拒絕參展。
值得關注的是,貿發局在整個審查過程中完全沒有與出版社進行任何溝通或說明,這種「黑箱作業」的方式更加深了業界的憂慮。香港出版人協會前會長李家駒指出,這種缺乏透明度的做法,將對香港出版業的多元發展造成深遠影響。
文化生態的結構性危機
這次事件反映出的不僅是幾家出版社的參展問題,更是香港整體文化生態面臨的結構性挑戰:
國際比較:出版自由的全球圖景
對照國際經驗,出版自由與文化多樣性的維護需要多方努力:
– 法蘭克福書展:設立「受威脅出版社」專區,為面臨審查壓力的出版機構提供展示平台。
– 台北國際書展:設立獨立出版專區,積極扶持小型出版社發展。
– 首爾國際書展:設立「言論自由論壇」,公開討論出版自由議題。
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如何在保持社會穩定的同時維護文化多樣性,值得主辦單位深思。
未來出路:多元共生的可能路徑
面對當前困境,香港出版界可考慮以下發展方向:
文化治理的反思與建議
從政策層面來看,要促進香港出版業的健康發展,需要:
– 建立透明機制:制定明確的參展標準與申訴程序,避免任意決策。
– 專業評審制度:組成包括業界代表的評審委員會,確保決策專業性。
– 文化多元保障: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前提下,為不同聲音保留表達空間。
– 產業扶持政策:提供小型出版社參展補助,減輕其經濟負擔。
結語:守護香港的文化生命力
香港書展參展爭議不僅是出版界的行業問題,更關乎這座城市的文化靈魂。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如何平衡各種價值,維護香港長期以來形成的文化特色與創造力,需要政府、業界和社會各界的智慧與努力。唯有在開放與包容的環境中,香港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為中外文化交流橋樑的獨特優勢,讓這顆東方之珠持續綻放文化光彩。
資料來源:
[1] www.hk01.com
[2] www.rfa.org
[3] udn.com
[5] cn4.rti.tw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