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CEO自稱時尚集團 港品牌遭逼遷上3樓
在香港這片瞬息萬變的土地上,零售業的生態總是不斷演進。羅氏集團副主席及行政總裁羅正杰的肺腑之言,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本地品牌在時代浪潮下所面臨的挑戰與掙扎。他強調羅氏集團是「Fashion Group」,而非單純的「Developer」,這不僅是對集團身份的重新定義,更透露出對於時尚產業的深厚情感與獨到見解。 (2025-05-11)
昔日繁華的陰影:扼殺本地品牌的溫床
曾經,香港的零售業因應大量旅客的需求而蓬勃發展,市道被主打內地生意的行業所主導。這種單一的市場結構,在帶來短期經濟效益的同時,卻也無形中扼殺了本地品牌的生存空間。羅正杰認為,過往的環境「冇乜搞創意產業」,導致本地零售品牌難以生長,最終釀成了今日的困境。這種以地產收益為優先,而非著重產業長遠發展的模式,使得許多有潛力的本地設計和品牌,在昂貴的租金面前望而卻步,或是被迫離開賴以生存的地舖。 (2025-05-11)
地舖踢上3樓:租金高企下的無奈遷徙
香港高昂的地舖租金早已不是新鮮事,這種現象迫使許多小型零售商戶,特別是本地品牌,不得不將店舖搬遷至租金相對較低的樓上。 (2015-10-11), (2016-01-04), (2024-03-26) 這種「樓上舖」的趨勢,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本地品牌提供了生存空間,但也帶來了人流減少、曝光率降低等問題,使得經營更加艱難。 (2015-10-11), (2016-01-04) 羅正杰的「地舖踢上3樓」的比喻,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這種無奈的遷徙,點出了高租金對本地零售生態造成的扭曲影響。 (2025-05-11) 這種現象不僅限於服裝零售,各類型的樓上舖都受到波及,經營者面臨著「加租又死,減都死」的困境。 (2015-10-11), (2016-01-04)
D2 Place的破局:設計師的夢想地
在這樣的背景下,羅氏集團活化長沙灣舊工廈,打造D2 Place,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轉捩點。D2 Place的「D2」意指「Designers’ Dreams」(設計師的夢想地),羅氏集團希望藉此推廣香港的創意產業,為本地品牌提供一個發展平台。 (2025-05-11) D2 Place的成功,在於其獨特的營運模式。它並非一個以奢侈品和藥妝為主的「倒模商場」,而是更注重本地文化和創意元素,吸引年輕人和家庭客。 (2020-01-05), (2023-07-21) 商場提供階梯式的創業模式,從週末市集、快閃店到正式店舖,降低了初創企業的門檻和風險。 (2019-04-25), (2020-01-05), (2025-05-05), (2025-05-11) 羅氏集團甚至以低於市價的租金支持初創,並提供營運諮詢,這份「香港情懷」和對本地創作的關注,讓D2 Place成為本地創意產業的重要孵化器。 (2019-04-25), (2020-01-05), (2025-05-11)
「創造共享價值」的實踐:企業與社會的共贏
羅氏集團在D2 Place的營運中,積極實踐「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 CSV)的理念。 (2025-05-05), (2025-05-11), (2023-07-21) 通過支持本地初創品牌,羅氏集團不僅為自己帶來了獨特的商場定位和人流,也為本地創意產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這種企業與受惠者之間的雙贏關係,讓D2 Place獲得了「商社共生」傑出大獎的肯定。 (2025-05-05), (2025-05-11) 這表明,商業成功與社會責任並非對立,而是可以相互促進的。
轉型與挑戰:零售業的未來之路
羅正杰指出,香港政府和地產行業已經開始意識到過去發展模式的問題,並願意提供更多空間支持本地品牌。 (2025-05-11) 然而,零售業面臨的挑戰依然存在,包括持續疲弱的市道、高昂的租金以及消費者模式的改變,例如網購的興起和北上消費的趨勢。 (2015-10-11), (2016-01-04), (2024-03-26) 羅氏集團積極引入新科技,例如5G智能物管方案,以提升營運效率和顧客體驗,展現了應對挑戰的決心。 (2021-03-24), (2021-03-31), (2023-07-21)
結語:在挑戰中尋找希望
羅氏集團的故事,是香港零售業在挑戰中尋找希望的一個縮影。透過D2 Place的成功,我們看到本地品牌並非沒有機會,關鍵在於是否有合適的平台和土壤讓其生長。羅正杰的視角,提醒我們反思過去的發展模式,並鼓勵業界和政府共同努力,為本地創意產業和零售業創造更有利的環境。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這種對本土文化的熱愛和對創意產業的支持,或許正是香港零售業重拾活力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