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停火後 水資源戰開打?

儘管印巴兩國達成停火協議,但水資源問題依然嚴峻,以下將針對印巴水資源爭端進行詳細分析:

歷史背景與《印度河用水條約》

1947年印巴分治後,印度河及其支流的水資源分配問題浮上檯面,由於印度位於上游,控制了河流的流向,使得下游的巴基斯坦對於水資源的取得產生憂慮。在世界銀行的斡旋下,兩國於1960年簽署了《印度河用水條約》(IWT),旨在規範印度河及其支流水資源的共享與分配。

條約將印度河流域的六條河流劃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河流(薩特萊傑河、比亞斯河、拉維河)歸印度所有,西部河流(印度河、傑赫勒姆河、奇納布河)則劃歸巴基斯坦。儘管印度控制上游,但條約保障巴基斯坦可獲得約80%的水量。

水資源爭端的原因

  • 水壩建設與水力發電:印度在上游興建水壩和水力發電站,巴基斯坦認為此舉威脅其用水權益,並可能影響下游的農業灌溉。
  • 條約詮釋與執行:兩國對於條約內容的詮釋存在歧異,尤其在川流式發電站的建造規範上,巴基斯坦認為印度的設計違反了條約規定。
  • 氣候變遷:喜馬拉雅冰川融化加劇,導致印度河流量不穩定,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風險,使得水資源分配問題更顯敏感。
  • 政治因素:印巴關係長期緊張,任何與水資源相關的爭端都容易被政治化,成為雙方衝突的導火線。

近期事件與「水資源戰爭」

2025年4月,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槍擊事件後,印度宣布暫停執行《印度河用水條約》,並採取一系列對巴基斯坦的制裁措施。巴基斯坦隨即譴責印度此舉違反國際規範,並指控印度蓄意發動「水資源戰爭」。

印度還關閉了位於傑納布河上游的巴格利哈爾和薩拉爾水電站大壩閘門,完全切斷對巴基斯坦的供水,引發巴基斯坦的強烈不滿。巴基斯坦指控印度在未事先通知的情況下,開啟傑赫勒姆河上游洩洪閘門,導致下游地區發生洪水,是「供水恐怖主義」。

對巴基斯坦的影響

巴基斯坦的農業高度依賴印度河及其支流的水資源,約80%的農業用地仰賴這些河流灌溉。一旦印度阻斷水源,將對巴基斯坦的農業生產、經濟發展和糧食安全造成嚴重衝擊。

國際反應與未來走向

儘管印巴兩國達成停火協議,但《印度河用水條約》並未隨之恢復,顯示水資源爭端仍是雙方關係中的一大挑戰。中國呼籲印巴雙方保持冷靜克制,避免採取使局勢複雜化的行動。美國也呼籲雙方保持冷靜,但未採取實質性介入。

分析認為,印度暫停《印度河用水條約》是出於政治和戰略考量,旨在向巴基斯坦施壓,迫使其放棄對跨境恐怖主義的支持。然而,此舉可能加劇地區緊張局勢,甚至引發更嚴重的衝突。

結論:

印巴水資源爭端是兩國長期衝突的縮影,涉及歷史、政治、經濟和環境等多重因素。儘管《印度河用水條約》在過去數十年維持了兩國的水資源共享,但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和印巴關係惡化,這項條約正面臨嚴峻的挑戰。未來,印巴兩國需要透過對話和協商,尋求更具彈性和可持續性的水資源管理方案,以避免水資源爭端進一步激化地區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