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角男職員瑜伽帶輕生 38歲送院不治

生命的重量:牛頭角公司男職員企圖自殺事件的反思

一宗發生在牛頭角的公司企圖自殺事件,再次敲響了社會對職場精神健康的警鐘。一名38歲的男職員在公司內利用瑜伽帶上吊,幸好被及時發現送院搶救,但這背後的壓力和困境,卻是香港無數打工仔的共同寫照。這不僅是一則令人痛心的社會新聞,更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剖析的現象:在光鮮亮麗的都市叢林中,有多少人在職場的重壓下,默默承受著難以言說的痛苦?

工作的重量: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香港素來以工時長、生活節奏快聞名,打工仔面臨的工作壓力可謂巨大。根據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香港打工仔身心健康調查」,近四成受訪者表示「工作壓力自覺嚴重」,更有近兩成人曾「想過自殺或傷害自己」。 這項調查更指出,香港打工仔在職場狀況量表上的表現遜於國際水平,近八成人工作時心不在焉,近五成人未能投入工作或對生活不感滿意,甚至逾三成人表示害怕上班。 工聯職安健協會的調查也顯示,超過八成受訪者時常感到很大的工作壓力,逾七成有超時工作的情況。 長時間、高強度的工時,加上工作以外的頻繁溝通,讓許多打工仔的休息時間變得碎片化。

對於這位38歲的男職員,我們無法確切得知壓力的具體來源,但可以想像,職場的種種挑戰,可能成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工作表現的壓力、人際關係的困擾、長時間超時工作、對未來發展的迷茫,甚至是經濟上的負擔,都可能讓人在獨自面對時感到窒息。臨床心理學家指出,香港打工仔最常見的情緒問題是抑鬱症和焦慮症,這些情緒問題往往與家庭壓力、工作壓力、伴侶關係、子女管教等因素交織在一起,導致失眠、飲食失調,甚至產生極端念頭。

沉默的職場:精神健康的隱形殺手

令人擔憂的是,許多機構對員工的精神健康問題採取沉默的態度,導致相關話題缺乏公開討論。 打工仔往往不敢說出自己的憂慮,而身邊的朋友和同事也不知道如何給予適當的支援,讓原本可以解決的問題演變成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這種「職場孤獨病」在缺乏社交活動和工作保障憂慮的背景下,顯得更加突出。 201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四成的香港受訪者精神健康狀態欠佳,而大眾在辨認精神健康問題上可能存在困難。

當員工面臨情緒困擾時,身邊人的理解和支持至關重要。然而,許多人不知道如何辨識情緒困擾的警號,也不知道如何提供適切的協助。例如,受情緒困擾的朋友可能長時間感到疲倦、食慾不振、對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難以集中精神,甚至避免社交。 在面對這些情況時,接納和聆聽比批判或給予空泛的意見更為重要。, 主動關心、耐心傾聽、表達同理心,並鼓勵他們尋求專業協助,都是重要的支持方式。,,

企業的責任:打造精神健康的職場環境

這起事件也提醒我們,企業在關注員工的精神健康方面責無旁貸。一個健康的職場環境,不僅能提升員工的滿意度和生產力,更能挽留人才。, 然而,要建立真正有效的策略,需要企業付出實際行動,而非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關心。

企業可以從多方面著手,打造一個支持性的工作環境。首先,鼓勵公開討論精神健康話題,打破沉默。 其次,提供「僱員支援計劃」(EAP),為員工提供心理輔導和諮詢服務。, 此外,提供精神健康相關的培訓,提高員工對情緒問題的認識和應對能力。,,

更重要的是,企業應該重新審視工作文化,減少不必要的超時工作,並避免過多地指派本職範圍外的工作,減輕員工的壓力負擔。 建立清晰的溝通渠道,鼓勵意見參與,並給予員工合理的預期和必要的資源支持,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 關心員工的個人需求,提供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甚至是在能力範圍內提供健康的飲食選擇和運動機會,都能夠向員工傳達公司對他們身心健康的重視。,

生命的呼喚:我們都是守護者

生命的脆弱,往往在看似平凡的日常中顯現。這位38歲男職員的企圖自殺事件,是一個沉重的提醒,告訴我們身邊可能有人正在默默承受巨大的痛苦。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近年香港的自殺率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年輕群組的自殺率增幅令人擔憂。, 然而,高齡人士的自殺率也一直較其他年齡組別高。 自殺預防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議題,需要社會各界「攜手‧ 前行」。

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都可以成為彼此的守護者。多一份關心,多一份聆聽,就可能拉回一個遊走在懸崖邊緣的生命。如果你發現身邊的親友或同事出現情緒困擾的徵兆,請不要猶豫,伸出援手。鼓勵他們尋求專業協助,陪伴他們度過難關。同時,也要關注自身的精神健康,在需要時尋求支援。

這次事件是一個深刻的教訓,讓我們再次認識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在職場和社會中建立一個關懷、支持的環境是多麼迫切。願這起事件能喚起更多人的關注,讓每一個身處困境的靈魂都能找到溫暖和希望,珍惜生命的每一個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