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落實中央四點希望
在風雨中前行:香港工商界如何落實中央的新期待
當今世界,變局加速,挑戰與機遇並存。香港,作為一個高度開放的國際都會,置身其中,感受尤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近期在澳門與港澳工商界人士的座談,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對身處變局中的工商界提出了殷切希望。這不僅僅是政策的傳達,更是一次充滿深意、凝聚共識的對話,為香港應對當前複雜國際形勢、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行政長官李家超迅速回應,表示將帶領特區政府及工商界,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強的擔當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的要求。這份積極的姿態,預示著香港正準備在新的歷史方位中,迎接挑戰,開拓新篇。
夏寶龍的「四點希望」:時代的呼喚
夏寶龍主任在座談中,肯定了港澳工商界長期以來在國家發展和香港繁榮穩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並特別強調在當前單邊主義、霸凌行徑抬頭的國際局勢下,港澳工商界需要特別清醒、自覺,在風雨洗禮中淬火成鋼。他對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提出了四點希望,這「四點希望」不僅是對工商界的期許,更是對香港如何在變局中穩步前行、貢獻國家的深刻指引。
首先,發揚鬥爭精神,團結一致愛國護港。 這是在複雜地緣政治環境下,對香港社會各界,特別是工商界提出的首要要求。面對外部勢力的干擾和挑戰,必須堅定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底線,清晰傳遞國家和香港特區的立場。這種「鬥爭精神」並非好勇鬥狠,而是在原則問題上毫不退縮的堅守,是在困難面前敢於迎難而上的勇氣。工商界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其立場和行動至關重要,需要以實際行動展現愛國情懷,與祖國同心同德,共同護航「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其次,堅定發展信心,扎根港澳繼續做大做強。 夏寶龍主任鼓勵港澳企業家對經濟發展充滿信心,扎根港澳進行投資和發展。這是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香港自身面臨轉型挑戰的背景下,對提振信心的有力呼籲。工商界需要看到國家發展的巨大機遇,看到香港自身的獨特優勢,將個人和企業的發展與國家和香港的命運緊密相連,在變局中開創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第三,發揮自身優勢,突出重圍擴大開放、擁抱世界。 香港作為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城市,其「內聯外通」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是獨特優勢。夏寶龍主任希望港澳工商界能夠充分發揮這一優勢,不僅鞏固與歐美等傳統市場的聯繫,更要大力開拓中東、東盟、中亞等新興市場,積極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這是在單邊主義抬頭的背景下,鼓勵香港通過擴大開放,化解外部風險,探索更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第四,面向海外講好港澳故事,旗幟鮮明唱響港澳、唱響中國。 在複雜的國際輿論環境下,主動發聲,講述真實、立體的香港故事和中國故事,對於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爭取國際社會的理解和支持至關重要。工商界作為與國際社會聯繫緊密的群體,在講好「一國兩制」成功故事、展現香港活力與魅力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這不僅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在國際舞台上為國家和香港發聲的重要途徑。
李家超的承諾與行動藍圖
行政長官李家超對夏寶龍主任的「四點希望」給予了積極回應,並明確表示將帶領特區政府及香港工商界,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強的擔當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的要求。 他提出的具體行動方向,可以視為對「四點希望」的細化和實踐藍圖。
首先,將「心中有祖國」置於首位,強調堅定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底線。 這呼應了夏寶龍主任關於「鬥爭精神」的要求,表明特區政府將把國家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並在應對地緣政治挑戰時,清晰有力地傳達國家和香港的立場。這需要政府與社會各界形成高度共識,共同抵禦外部風險。
其次,強調「識變應變求變」,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發揮香港「內聯外通」優勢,發展新質生產力。 這契合了夏寶龍主任關於堅定發展信心的要求。李家超提到了多個具體領域,包括加快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等。 這反映了特區政府希望通過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來為香港經濟尋找新的增長動能。李家超先前也曾強調,要全面推動履行夏寶龍在大灣區調研的指示,包括簡化北部都會區發展程序、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等。
第三,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開拓新興市場,助力「一帶一路」。 這直接回應了夏寶龍主任關於擴大開放、擁抱世界的要求。李家超明確指出,除了傳統市場,將大力開拓中東、東盟、中亞等新市場,並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發揮獨特作用。 這顯示了香港在拓展多元化國際聯繫方面的決心,以及在國家對外開放戰略中的重要角色。
第四,積極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特別是「一國兩制」的故事。 這與夏寶龍主任的第四點希望完全一致。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將攜手社會各界,展現香港的活力與魅力,共同講好「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 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政府、工商界、學術界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
工商界的角色與未來路向
夏寶龍主任的「四點希望」和李家超行政長官的回應,為香港工商界在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工商界不再僅僅是追求利潤的經濟實體,更被賦予了維護國家安全、服務國家戰略、講好香港故事的時代責任。 這對許多企業而言,意味著需要在經營策略、企業文化以及國際視野上進行調整和提升。
發揚鬥爭精神,要求工商界在涉及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問題上,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立場。 這可能需要在某些情況下,敢於對抗外部不當壓力,堅決維護國家尊嚴和利益。
堅定發展信心,則需要工商界看到挑戰背後的機遇。儘管國際環境複雜,但國家巨大的市場、不斷擴大的開放以及對香港的支持,為香港工商界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抓住「十四五」規劃等國家戰略帶來的紅利,是實現自身發展的重要途徑。
發揮自身優勢,擴大開放,要求工商界跳出傳統思維,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市場。 中東、東盟等新興市場充滿潛力,香港的專業服務、國際網絡和融資能力,可以在這些市場中發揮獨特作用。同時,發展新質生產力,例如創新科技,也是香港經濟轉型的關鍵。
講好香港故事,需要工商界以更主動、更開放的姿態與國際社會溝通。 通過自身在海外的商業活動、與國際夥伴的交流,展現香港的真實情況和「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化解誤解和偏見。
結語:凝心聚力 開創未來
夏寶龍主任的「四點希望」和李家超行政長官的積極回應,標誌著香港在新的歷史階段,將更加主動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堅守國家利益。香港的未來發展,需要政府、工商界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工商界作為重要的推動力量,需要在新的要求下,調整角色定位,勇於擔當,以實際行動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國家的強盛貢獻力量。這是一條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遇的道路,需要香港社會以更大的決心和更強的行動力,凝心聚力,在風雨中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