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辱華言論惹議 新劇恐遭AI換臉

星途的波瀾:當言論撞上敏感神經

演藝圈的光環之下,言論自由的界線總是格外模糊且充滿風險。近日,一位在中國大陸發展的新加坡籍女星李凱馨,因一段涉及「辱華」的錄音檔流出,瞬間引爆輿論,不僅讓她的演藝事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更牽連其參與的新劇《赴山海》可能遭遇播映困難,甚至傳出將採取AI換臉技術「去李凱馨化」。這一事件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公眾人物在跨文化語境下言行的敏感性,以及網路時代輿論發酵的驚人速度與影響力。

爭議的引爆點:一石激起千層浪

據媒體報導,這段引發軒然大波的錄音檔中,疑似李凱馨的聲音提及「中國人大部分是傻X」等帶有貶低意味的言論,甚至表示自己到中國只是為了賺錢,紅不紅無所謂。 儘管李凱馨本人及其工作室已發布聲明,強烈否認錄音的真實性,聲稱內容純屬造假,並表示將保留法律追訴權,但這些澄清似乎未能平息怒火。 在「辱華」這條高度敏感的神經面前,許多中國大陸網民迅速表達強烈不滿,掀起抵制聲浪。 官媒如《人民日報》、《央視》等也迅速跟進,刪除與李凱馨相關的宣傳內容,甚至發文批評,這無疑加劇了事件的嚴重性。

新劇的困境:AI換臉的技術與成本

李凱馨捲入「辱華」風波,最直接的影響便是她參演的新劇《赴山海》。這部由知名演員成毅、古力娜扎主演的劇集,原本有望在近期播出,卻因李凱馨的爭議而前途未卜。 報導指出,李凱馨在劇中飾演女二,戲份不輕,甚至有傳言稱其戲份比女主角古力娜扎還要多。 在中國大陸對「劣跡藝人」實行嚴格限制的背景下,劇組正面臨艱難抉擇:若保留李凱馨的戲份,劇集可能面臨禁播風險;若刪減戲份,劇情連貫性將受到嚴重影響;而考慮換人重拍,不僅耗時耗力,成本也極高。

在此背景下,「AI換臉」技術被視為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透過人工智能技術將李凱馨的面部替換為其他演員,理論上可以在不影響劇情結構的前提下,解決演員的爭議問題。然而,這項技術的應用並非易事,其成本相當高昂,據估計單集成本可能落在80萬至200萬人民幣之間,整部劇換臉的總成本恐超過2000萬人民幣。 除了成本問題,AI換臉技術在畫面自然度、人物情感表達等方面仍存在挑戰,能否達到觀眾的接受標準仍是未知數。此外,使用AI換臉也可能引發新的倫理和著作權爭議。

網民觀點的分歧:情感、正義與現實考量

針對李凱馨事件及其引發的新劇AI換臉討論,網民的看法呈現兩極分化。 一部分網民基於強烈的民族情感,對李凱馨的言論表達憤慨,認為她「吃飯砸鍋」,既然言行不當,理應承擔後果,支持劇組徹底刪除其戲份甚至禁播劇集。 他們認為,藝人作為公眾人物,應當時刻注意自身言行,尊重中國文化和觀眾。

另一部分網民則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他們或許對李凱馨的言論感到不悅,但也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感到擔憂。 有人認為,不應讓一位演員的過錯牽連整個劇組和其他無辜的演員,劇組和主演們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投入,若劇集因此無法播出,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 對於AI換臉的方案,部分網民認為這是在目前情況下,為了讓劇集能夠順利播出、減少損失的一種無奈之舉,可以接受。 但也有人對AI換臉的效果持懷疑態度,擔心影響觀劇體驗,同時也關注其高昂的成本問題。

更深層次的討論:公眾人物的責任與網路輿論的影響

李凱馨事件不僅是一個單純的娛樂圈八卦,它觸及了更為深層次的議題。首先是公眾人物的社會責任。作為擁有廣泛影響力的藝人,其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受到公眾的關注和檢視。如何在享受名利光環的同時,謹言慎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群體,是每個公眾人物必須面對的課題。

其次,事件也凸顯了網路輿論的巨大影響力。在社交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一則消息或一段錄音可以瞬間傳播,並在短時間內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對個人的事業和聲譽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同時,網路輿論的極端化和「獵巫」現象也值得警惕。有時,未經證實的爆料和片面的資訊就能引發排山倒海的指責,個人很難有機會充分解釋或辯白。

此外,事件也折射出中國大陸娛樂產業在政治敏感性方面的特殊生態。在強調國家統一和民族情感的大環境下,「辱華」成為一條不可觸碰的紅線,任何與之相關的言論或行為都可能招致嚴厲的後果,甚至影響到相關作品的存亡。 這也讓身處其中的藝人和影視產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前方的路:風波的後續與產業的反思

目前,李凱馨事件仍在持續發酵,《赴山海》劇組尚未就AI換臉或劇集播出做出最終決定。 這場風波的後續發展,以及最終劇集如何處理李凱馨的戲份,將會對整個娛樂產業產生一定的示範效應。

對於藝人而言,此次事件無疑是一個慘痛的教訓,提醒他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在涉及敏感議題時,更需謹慎再三。對於影視產業來說,如何在選角和製作過程中規避類似風險,以及如何在爭議發生後妥善應對,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AI換臉技術的應用或許能解決一時的燃眉之急,但根本上,建立更為健康、理性的輿論環境,以及促使公眾人物和產業鏈上的各環節提升自身的責任意識,才是避免類似風波再次發生的長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