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首季盈利飆43% 超預期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電商叢林裡,京東,這頭看似沉穩的巨象,再次以令人矚目的成績證明了它的韌性與活力。首季經調整盈利的大幅躍升,不僅是一份亮眼的財報,更像是一份宣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京東正以其獨特的步調,穩健前行,並在效率與盈利能力上展現出更強勁的勢頭。

財報數字裡的微笑曲線

當我們翻開京東最新的財報,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令人振奮的數字:經調整盈利按年大幅增長43%。這不僅超越了市場預期,更在一定程度上擊敗了部分競爭對手同期表現。這背後藏著什麼樣的故事?是單純的數字遊戲,還是深層變革的體現?

細看數據,京東在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總營收人民幣3011億元,同比增長15.8%,這個增速也創下了近三年來的新高。而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更是達到人民幣109億元,較2024年第一季度的71億元增長了53%。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人民幣128億元,與2024年同期的89億元相比增長43.4%。 這份盈利能力的顯著提升,無疑是財報中最引人注目的亮點。

增長動力的多維解讀

盈利的大幅增長並非憑空而來,其背後是京東在多個維度的共同發力。

核心業務的穩健基石

京東零售作為京東的基石業務,依然保持了穩健的增長態勢。儘管面臨市場競爭和宏觀經濟壓力,京東零售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營收仍然達到了人民幣2638.45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2268.35億元有所增長。 這得益於京東在商品品質、價格競爭力以及用戶服務上的持續投入和優化。尤其是日用百貨類商品的持續回升,顯示出京東在「低價心智」策略和百億補貼等措施下,成功吸引並留住了對價格更為敏感的消費者。 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許冉也強調,公司對「多快好省」用戶體驗的重視帶來了活躍用戶數和用戶參與度的強勁增長。

物流業務的強勁引擎

京東物流在第一季度的表現可謂是「盈利回歸」。其營收達到人民幣421.4億元,同比增長14.7%,並且經營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負值轉為正值0.5%。 這得益於京東物流對外部客戶的重視和跨境業務的拓展。通過優化客戶結構和調整業務線,京東物流在運營效率上取得了顯著改善。 這也印證了「物流業務拉著京東跑」的說法,顯示出京東在供應鏈和物流基礎設施上的長期投入開始釋放更大的盈利潛力。

新業務的探索與挑戰

京東的新業務板塊,包括達達、京東產發、京喜及海外業務等,在第一季度實現了18.1%的收入增長,達到人民幣57.53億元。 然而,與此同時,新業務的虧損也從2024年同期的6.70億元擴大至13.27億元,經營利潤率也進一步下降。 這顯示出京東在探索新興業務領域時,仍然處於投入和培育階段,盈利能力尚未顯現。特別是新推出的外賣業務,雖然增長迅速,但仍處於市場拓展和系統完善階段,虧損也在意料之中。

效率提升與成本控制

除了業務層面的增長,京東在經營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努力也對盈利提升起到了關鍵作用。報告顯示,儘管營收增長,但部分開支增速相對放緩。例如,總務與行政開支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滑。 此外,行銷開支佔淨營收的比例也有所下降。 這表明京東在精細化運營和內部管理方面取得了進展,有效地將營收增長轉化為利潤的提升。正如京東首席財務官單甦所言,穩健的財務表現伴隨著更高的經營效率。

戰略轉型與未來展望

京東首季財報的亮眼表現,很大程度上是其近年來戰略調整的成果。從強調規模擴張轉向更加注重盈利能力和運營效率,京東的戰略轉型正在逐步見效。公司積極應對市場變化,通過百億補貼等方式強化低價心智,同時持續提升用戶體驗和服務質量。 此外,京東也在積極探索新的增長點,例如外賣業務和出口轉內銷計畫,以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開闢新的藍海。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也持續通過股票回購等方式回饋股東,展現了公司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從2025年1月1日至公告日期,京東共回購了約8070萬股A類普通股,總價值約15億美元。

然而,未來的挑戰依然存在。電商行業競爭白熱化,宏觀經濟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新業務的培育也需要持續投入。京東需要在鞏固核心業務優勢的同時,平衡新業務的投入與回報,並持續提升運營效率,才能在未來保持穩健的增長勢頭。

結語:巨象的靈活轉身

京東首季經調整盈利大幅增長43%,這不僅是財務數字上的勝利,更是其戰略調整和內部優化成果的體現。這頭電商巨象正展現出更加靈活和高效的一面,在變革中尋求新的增長動能。儘管前路仍有挑戰,但這份亮眼的成績單,無疑為京東的未來發展增添了一份信心與期待。我們期待京東在未來的財報中,繼續書寫屬於它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