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須創新 林健鋒籲破舊思維」
香港招商引資新突破:首四月助223企落戶的啟示與前瞻
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國際商業舞台上的重要一員,其自由港、低稅率等優勢吸引著全球企業的目光。近年來,面對複雜多變的環球經濟環境,香港政府積極主動出擊,大力推動招商引資工作,冀望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近日,有立法會議員關注政府在招商引資方面的最新進展,相關數據顯示了令人鼓舞的成績,但也同時引發了對於未來策略的深入思考。
招商引資的亮麗成績單:數字背後的意義
根據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在立法會的回應,今年首四個月(即1月至4月),投資推廣署成功協助223間內地及海外企業在香港落戶或擴展業務。 這些企業帶來了超過200億港元的直接投資,並預計創造約4,900個工作職位。 這份成績單不僅顯示了香港對外來投資依然具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相較於去年同期,協助落戶的企業數量增長了13%,而2024年全年投資推廣署共協助了539間企業,較2023年躍升超過40%,創下歷史新高。 這份持續增長的趨勢,無疑為香港經濟的「由治及興」注入了強心針。
從來源地來看,今年首四個月落戶香港的企業主要來自內地、美國、日本、英國和新加坡。 行業方面,則以金融科技、創新科技和消費產品等為主。 這反映了香港在金融、創新等傳統優勢領域依然保持競爭力,同時在新興產業方面也展現出吸引力。
「一本通書讀到老」的警示:變通與創新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經民聯商界立法會議員林健鋒的質詢,為香港的招商引資策略帶來了更深層次的思考。他指出,面對美國政策的朝令夕改,香港不能「一本通書讀到老」,必須針對不同地區制訂差異化的招商引資策略。 這句話如同一記警鐘,提醒我們在讚揚現有成果的同時,不能忽略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以及潛在的風險。
「一本通書讀到老」源自一句俗語,意指固守舊有思維和方法,不知變通。在當今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特別是在地緣政治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單一或僵化的招商引資模式顯然難以適應。例如,雖然中東地區被視為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行政長官李家超也曾率團訪問中東尋求合作,但今年首四個月的數據顯示,中東並未進入香港招商引資前五大來源地之列。 這或許正說明了在開拓新市場方面,需要更具針對性和靈活性的策略。
開拓新領域:不僅限於傳統優勢
香港的傳統優勢在於金融服務和作為內地「超級聯繫人」的角色。然而,僅僅依靠這些優勢是不夠的。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曾指出,展望未來,將優先引進能為香港創造可觀經濟效益及優質投資的企業,並在傳統市場重點引入新興產業,助力香港發展文化、創意和科技等具優勢的新產業。 這表明政府已經意識到需要拓展更廣泛的產業範疇。
事實上,全球經濟發展重心正在轉移,新興產業和市場正在崛起。香港在鞏固現有優勢的同時,更應積極擁抱變化,發掘新的增長點。例如,綠色科技、生命科技、人工智能等領域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香港應思考如何在這些領域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和人才。
差異化策略:針對不同市場量身定制
林健鋒議員的質詢強調了針對不同地方制訂招商引資政策部署的重要性。 這意味著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特點、法律法規、投資偏好以及潛在風險,並據此設計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組合。例如,對於一些新興市場,可能需要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稅務優惠或營運支援;對於一些特定行業,可能需要提供量身定制的人才引進或研發資助計劃。
針對中東市場,陳百里副局長提到投資推廣署已設立阿拉伯語網站並聘請當地人員進行宣傳,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然而,要真正吸引中東企業,可能還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當地的文化和商業習慣,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並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服務。例如,考慮到中東地區不少是家族辦公室,香港作為資產管理中心,在這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應進一步加強推廣,吸引這些高淨值客戶。
人才的重要性:吸引與留住並重
招商引資不僅僅是吸引企業,更關鍵的是吸引人才。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人才隊伍。香港政府也推出了各項人才入境計劃,今年首四個月收到4.5萬宗申請,其中超過3.5萬宗獲批。 人才的流入為香港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然而,吸引人才只是第一步,如何留住人才同樣重要。除了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和發展機會外,香港還應在生活環境、教育、醫療等方面下功夫,提升城市的吸引力,讓人才願意在香港安居樂業。同時,應簡化人才引進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務,讓人才感受到便利和關懷。
未來展望:變革與前行
香港在招商引資方面取得的成績值得肯定,但挑戰依然存在。要應對複雜的全球環境,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香港需要不斷變革和創新。
「一本通書讀到老」的思維模式必須被拋棄。香港應以更開放的心態、更靈活的策略、更務實的行動,積極開拓新市場,吸引新興產業,留住全球人才。這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商界應積極參與,提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學術界應加強研究,為政府提供決策參考;市民應保持信心,共同營造一個更具吸引力的營商和生活環境。
香港的招商引資之路充滿機遇與挑戰,但只要我們不畏艱難,敢於變革,靈活應變,相信香港一定能夠在全球經濟版圖中繼續發光發熱,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