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寵物高患病率 傳染危機恐傳給主人

當網路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購物習慣也隨之改變。從日常用品到奢侈品,再到活生生的寵物,似乎萬物皆可「網購」。然而,消委會與漁護署的最新調查,為這股寵物網購熱潮敲響了警鐘,揭示了潛藏在便利背後的健康與安全危機。

寵物,早已不再只是動物,牠們是許多家庭的重要成員,是情感的寄託。當我們期待著新成員的到來,沉浸在網上可愛照片帶來的憧憬時,是否忽略了背後的風險?這份報告,就是要帶你深入了解網購寵物的真實面貌,以及這些風險可能對你和家人的健康造成的影響。

網購的誘惑與獸醫眼中的現實

為什麼這麼多人選擇網購寵物?原因不外乎是價格較為吸引,以及線上瀏覽的便利性。 然而,獸醫們的臨床經驗卻描繪出另一幅景象。根據消委會聯合漁護署對註冊獸醫進行的問卷調查,在過去一年中,每十隻到診的新購買貓狗中,平均有近一半是透過網路平台購買的。 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些網購而來的毛孩,被發現患有疾病或處於不良狀態的比例,遠高於從傳統寵物店購買的。

想像一下,你滿心歡喜地將網路圖片上活潑可愛的幼犬幼貓帶回家,卻發現牠們精神萎靡、食慾不振,甚至出現腹瀉、咳嗽等症狀。 獸醫的數據證實了這種令人心碎的可能性:每十隻網購的貓狗,平均有五隻狗和五點五隻貓在求診時就已經患病或狀況不佳。 這個數字,不僅僅是統計數據,更是無數個家庭可能面臨的現實困境。

隱藏的健康炸彈:疫苗、晶片與傳染病

網購寵物的高患病率並非偶然。調查深入揭示了背後更深層的問題:缺乏適當的健康檢查、疫苗接種和合法來源證明。 逾九成的網購貓狗在求診時,甚至沒有適當的疫苗接種紀錄,有些文件甚至只有簡體字樣且沒有獸醫簽署,令人懷疑其真實性。

這種情況,不僅讓寵物的健康處於高度風險,更可能成為公共衛生的隱患。缺乏疫苗保護的動物,容易攜帶各種傳染病和寄生蟲,這些疾病不僅可能傳染給家中已有的寵物,更可能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獸醫們擔憂,若大量來源不明的寵物透過非正規途徑進入香港,甚至可能引入狂犬病等嚴峻的傳染病,這將對整個社會的公共衛生安全造成嚴重衝擊。

除了健康問題,網購寵物還普遍存在其他疑慮。例如,網購的狗隻普遍未植入晶片,也缺乏俗稱「黃紙」的《狗隻繁育者聲明書》黃色副本,這些文件是證明寵物合法來源和進行有效管理的關鍵。 缺乏這些證明,不僅讓消費者難以追溯寵物的背景,也為非法走私和無牌繁殖等活動提供了溫床。

難以追究的責任:寵物釣魚詐騙與售後保障

網購寵物之所以風險高,很大程度上在於交易的隱蔽性和賣家身份的難以追查。消委會的神秘顧客調查發現,約九成的網上賣家疑涉內地走私或本地無牌繁殖或販賣。 這些不良賣家經常利用網上平台發布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資訊,兜售看似健康可愛但實際狀況堪憂的寵物,這被稱為「寵物釣魚詐騙」。

即使部分賣家聲稱提供健康保證,承諾在寵物出現健康問題時更換或退款,但往往缺乏具體的合約或證明來支持這些承諾。 一旦寵物生病,不良賣家很可能以各種藉口推卸責任,甚至銷聲匿跡,讓消費者蒙受金錢和情感上的雙重損失。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缺乏合法有效的交易記錄和賣家資訊,消費者往往難以追究責任,維護自己的權益。

應對與展望:如何避免風險,做出明智選擇?

面對網購寵物的種種風險,消委會和漁護署提醒市民務必提高警覺。避免網購來源不明的寵物是最直接且有效的防範措施。 在決定飼養寵物前,應仔細考慮自己的居住環境、家人意願,並充分了解目標寵物品種的特性和護理需求,做一個負責任的主人。

若決定購買寵物,務必光顧信譽良好並持有漁護署簽發的「動物售賣商牌照」的實體寵物店。 持牌的寵物店需要遵守嚴格的規定,包括確保動物的活動空間、衛生和通風等條件符合標準,並會接受漁護署的定期和突擊巡查,提供相對有保障的購買途徑。 在購買前,應要求查核相關的牌照證明,並仔細檢查寵物的健康狀況,例如是否有流鼻水、咳嗽、腹瀉等明顯的疾病跡象。

除了購買,領養也是一個極具意義的選擇。許多被遺棄或放棄飼養的動物在等待一個溫暖的家。 透過領養,不僅能給予這些毛孩第二次生命,也能減少對寵物市場的需求,從而打擊非法繁殖和販賣活動。

政府部門也應加強對網上非法售賣寵物的監管和執法力度,打擊無牌販賣和非法走私活動,保障公眾衛生和動物福利。 同時,加強公眾教育,提高市民對網購寵物潛在風險的認識,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總而言之,網購寵物的便利性背後,隱藏著不容忽視的健康和安全風險。選擇飼養寵物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需要審慎的考慮和明智的決策。透過了解風險,選擇合法可靠的途徑,並考慮領養,我們可以為自己、家人和毛孩創造一個更健康、更安全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