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規管風暴:的士團體再度請願震撼業界

一場關於路權與生存的拉鋸戰

想像一下,在香港這個繁華而緊湊的城市裡,傳統的士穿梭其中,承載著多年的營運歷史與無數家庭的生計。突然間,一股新興力量——網約車如潮水般湧現,以其便捷與彈性迅速擄獲部分乘客的青睞。這不僅是一場交通工具的變革,更是一場觸及利益核心、引發激烈碰撞的生存之戰。的士業界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他們的生計受到威脅,多年的經營模式面臨挑戰。而政府,夾在傳統行業的訴求與新興科技帶來的便利之間,正努力尋找平衡點。這一次,的士團體再次走上街頭,表達他們的訴求,而運輸署的回應,透露出政府即將採取的更強硬措施,尤其是針對非法出租車輛的「扣押」手段,更是為這場拉鋸戰增添了新的變數。

多年的積怨與請願行動

這並非的士業界第一次發出怒吼。事實上,自網約車平台興起以來,的士團體對「白牌車」(即未經許可非法載客取酬的車輛)的規管問題,已經忍受了長達11年。 他們多次透過不同方式表達不滿,從私下協商到醞釀罷駛,再到如今的公開請願,無不顯示出業界的焦慮與訴求的迫切。 近日,21個的士團體代表再次前往運輸署請願,他們認為非法白牌車和網約車平台持續在法律的灰色地帶營運,嚴重衝擊了正規運輸行業的經營環境。 他們指控部分網約平台不僅默許白牌車司機營運,甚至提供支援及包庇,這種行為嚴重破壞了交通秩序,也損害了合法經營者的權益。 業界數據顯示,受白牌車影響,的士司機收入大幅下降,甚至有高達75%的車主陷入資產負債困境。 因此,他們強烈要求政府立即修訂法例,堵塞漏洞,嚴厲打擊非法白牌車,並加強對提供白牌車服務的平台及營運者執法力度。

政府的回應與修例方向

面對的士業界的持續壓力,運輸署已多次重申政府的政策立場清晰,即是的士服務需要改善,網約車平台需要規管,而非法「白牌車」的經營必須依法打擊。 運輸署近日已再次去信警告不同的平台營運商,強調在提供服務時必須遵從相關法例規定。 對於懷疑個案,運輸署會視情況轉交執法部門跟進。

更值得關注的是,運輸署透露政府正在研究進一步完善法例,以加強打擊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行為。 這些研究方向包括取消相關司機的駕駛資格,以及在有足夠證據顯示相關車輛曾涉及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罪行時,即使未能確認司機身份,仍可扣押涉事車輛。 運輸署表示,當局將適時向立法會提交修例建議。

新的「撒手鐧」:扣押車輛

政府提出研究扣押涉事車輛的建議,無疑是針對非法載客行為的一記重拳。在此之前,打擊非法載客的執法主要針對司機個人,這使得一些車輛在不同的司機手中持續進行非法營運。一旦修例允許在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扣押車輛,即使未能當場逮捕司機,也能直接讓涉案車輛暫時失去營運能力,這將對非法營運者產生更直接、更強力的阻嚇作用。 這項措施旨在提高違法成本,遏止非法載客活動的蔓延。

然而,這項修例建議也可能引發討論,例如如何界定「足夠證據」,以及扣押的程序和期限等細節,都需要在後續的立法過程中詳細釐清,以確保執法的公平性和合法性,避免誤傷無辜。

網約車規管的漫漫長路

除了加強打擊非法白牌車,規管網約車平台本身也是政府政策的重要一環。運輸署表示,目前正檢視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的整體供求情況,並將在今年內就規管網約車平台、合規服務的車輛和司機的相關牌證要求等訂定立法建議。 這意味著政府正在積極研究如何將網約車納入正規化管理,使其在合法合規的框架下運作。

規管網約車平台涉及多個層面,包括發牌制度、車輛標準、司機資格、保險要求、以至與現有的士行業如何共存競爭等問題。 有意見認為,香港可以參考其他地區的經驗,例如新加坡、倫敦等地,他們都有法例規管網約車平台公司,並要求網約服務必須由持有相關牌證的車輛提供。 然而,如何在規管的同時,仍能保持網約車帶來的創新和便利,並確保市場的公平競爭,是政府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

前方的挑戰與行業的未來

的士業界的請願和運輸署的回應,揭示了香港在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領域面臨的複雜局面。 一方面,市民對便捷、多元化的出行服務有著不斷增長的需求;另一方面,傳統的士行業在面對新競爭時的困境也亟需解決。 政府提出的修例建議,特別是關於扣押車輛的措施,顯示了當局加強執法打擊非法行為的決心。

然而,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可能不僅僅在於加強打擊和規管,更需要政府在政策層面進行更全面的規劃。 這包括如何改善的士服務質量,提升競爭力;如何為網約車平台提供清晰的合法化路徑,讓其在公平的環境下與的士競爭;以及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最終建立一個能夠滿足市民出行需求,同時保障行業健康發展的交通生態。 規管網約車平台的立法建議預計將在今年內提出,屆時將會是各方利益進一步博弈和討論的關鍵時刻。 這場關於路權、規管與行業未來的拉鋸戰,仍將持續,而最終的解決方案,將對香港的交通出行模式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