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威爾談AI:貨幣政策與通膨就業新思維

當前全球經濟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供應鏈衝擊、地緣政治風險 intertwined,讓通膨這隻猛獸時隱時現。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面臨巨大挑戰。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近期的一席話,無疑為這場全球財經大戲增添了新的看點:他認為,是時候重新審視當前貨幣政策中關於就業和通膨的策略了。 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調整,更可能預示著未來全球經濟走向的潛在變化。

風雲變幻:為何要重新思考?

時間倒回至2020年,當時全球經濟正籠罩在疫情的陰霾下,聯準會為了刺激經濟,推出了新的貨幣政策框架,其中的核心之一是「平均通膨目標制」(average inflation targeting)。 這意味著,如果一段時間內的通膨率低於2%的目標,聯準會將允許未來一段時間的通膨率適度高於2%,以實現長期平均通膨達到目標。 此外,聯準會也調整了對就業的看法,從過去關注就業率「偏離」最大水平,轉為關注就業「不足」。 這項改變旨在避免在失業率較低時,過早地因為擔憂通膨而收緊貨幣政策,以便讓勞動市場能夠更加強勁。

然而,世事難料,2020年後全球經濟復甦的速度、供應鏈的脆弱性以及隨之而來的通膨飆升,都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期。 鮑威爾指出,過去幾年的通膨經歷,以及未來供應衝擊可能更加頻繁和持久的現實,都讓聯準會官員們覺得有必要重新考慮目前的策略要素。 他強調,自2020年以來,經濟環境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這次審查將反映對這些變化的評估。

就業與通膨:牽一髮而動全身

就業和通膨是聯準會的兩大政策目標,也是貨幣政策框架的核心。 鮑威爾此次提出重新考慮這兩方面的策略,其背後的考量深遠。

首先是關於就業「不足」的措辭。 2020年的調整是為了在低通膨時期,讓聯準會能夠更容忍較低的失業率,而不會將其視為通膨風險的訊號。 然而,在當前勞動市場相對強勁的背景下,低失業率是否仍然不構成通膨風險? 鮑威爾的言論暗示,聯準會可能會重新審視這個定義。 這可能意味著,未來聯準會對於勞動市場過熱導致的通膨壓力將更加警惕,不再像過去那樣放任自流。

其次是平均通膨目標制。 儘管鮑威爾指出,蓄意讓通膨適度超調的想法在疫情後的近兩位數通膨時期已經不再是政策討論的重點,但如何實現長期平均2%的通膨目標,以及在供應衝擊頻發的環境下如何管理通膨預期,仍然是聯準會面臨的難題。 鮑威爾表示,重要的是確保錨定的通膨預期接近2%,這是聯準會工作的核心。 未來的策略可能會更加強調通膨預期的穩定性,並尋求更具彈性的方法來應對通膨的波動。

框架的彈性:應對未來的挑戰

鮑威爾在講話中多次強調,新的共識聲明必須能夠適應廣泛的經濟環境和發展。 這表明聯準會意識到,未來的經濟情勢可能充滿不確定性,政策框架需要具備足夠的彈性來應對各種衝擊。

他特別提到,過去認為利率會長期處於低位的「零利率下限」風險,雖然目前看來不再是基本假設,但仍然需要在框架中加以考慮。 這也印證了對未來經濟走向的不確定性擔憂。 同時,他也指出,在面臨重大經濟衝擊時,關於經濟前景不確定性的清晰溝通至關重要。 這意味著,聯準會在調整政策框架的同時,也會更加注重與市場和公眾的溝通,以管理預期,降低不確定性帶來的衝擊。

此外,供應衝擊的頻繁發生對貨幣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戰。 過去,貨幣政策主要通過影響需求來控制通膨,但面對供應端的問題,貨幣政策的效果有限,甚至可能帶來額外的經濟成本。 未來的策略可能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如何在供應衝擊下平衡就業和通膨目標,這可能需要與其他政策工具協調配合。 鮑威爾提到,可能正在進入一個供應衝擊更加頻繁、可能更加持續的時期,這對經濟和聯準會都是一個艱難的挑戰。

影響與展望:金融市場的風向標

鮑威爾的言論無疑為金融市場帶來了新的思考。 重新審視就業和通膨策略,意味著未來聯準會的政策反應函數可能會發生變化。 市場需要密切關注聯準會接下來的討論和最終的政策調整。

如果聯準會對就業「不足」的定義變得更為嚴格,或者對通膨的容忍度降低,這可能意味著在勞動市場較為緊張的情況下,聯準會可能會更傾向於採取緊縮政策。 這對資產價格、利率走向以及經濟增長都可能產生重要影響。 同時,對於「平均通膨目標制」的重新思考,也可能影響市場對未來通膨走勢的預期。

不過,鮑威爾也強調,聯準會仍然完全致力於2%的通膨目標,並且錨定通膨預期至關重要。 這為市場提供了一定的穩定預期。 聯準會的審查仍在進行中,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完成對具體變化的考量。 在此期間,市場將密切關注聯準會官員們的公開講話,尋找更多關於未來政策走向的線索。

總而言之,鮑威爾關於重新考慮貨幣政策中就業和通膨策略的表態,不僅反映了聯準會對當前經濟環境變化的應對,也預示著未來貨幣政策可能迎來新的調整。 這場關於策略的再思考,將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和深入分析。

未來的路徑:彈性與應變

面對充滿變數的未來,聯準會重新審視其貨幣政策框架,特別是關於就業和通膨的策略,是必要且及時的。 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經濟環境並非一成不變,政策框架也需要與時俱進。 鮑威爾此次的表態,正是為了確保聯準會能夠在新的經濟現實中更好地履行其雙重使命:促進物價穩定和最大就業。

未來的政策框架可能會更加強調彈性和應變能力,以便在供應衝擊頻繁、不確定性增加的環境下,更有效地引導經濟走向。 這不僅僅是關於工具的調整,更是關於思維模式的轉變。 聯準會如何在複雜的經濟迷霧中找到平衡點,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經濟最受關注的焦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