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果籐器店結業前大促 藤椅半價搶購熱潮

時光織就的溫暖,終將道別:全港碩果僅存藤器店的最後輓歌

在繁忙的都市一隅,有一間默默佇立了43年的藤器老店,它是「籐藝籐器公司」,也是這個城市碩果僅存的藤器店。然而,時代的洪流無情,這間見證了歲月變遷的老店,即將在2025年5月20日「光榮結業」。這個消息如同一聲輕柔卻沉重的嘆息,在熟悉它的街坊和顧客心中迴盪。

藤器,這項承載著歷史與溫度的工藝,在香港曾經有過輝煌的年代。上世紀初,香港便出現了首間藤器廠,到了1950、60年代,更是藤器的輝煌時期,全港有近二、三百間大小藤廠,產品種類繁多,從實用的菜籃、酒籃到精緻的女裝手袋,應有盡有。 藤器不僅是家具,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與自然連結的方式。隨著時間推移,藤器表面的顏色會逐漸變深,留下歲月的痕跡,日久彌新。

然而,這份溫暖和樸實,似乎敵不過急劇變遷的社會環境。

租金壓力下的無奈告別

「籐藝籐器公司」位於何文田亞皆老街,自1982年開業以來,由祖父傳承至父親,歷經兩代人的努力經營。 店主曾先生的女兒曾小姐表示,儘管父親兩周前仍堅持不言休,但面對惡劣的經營環境和不斷上漲的租金成本,最終還是被迫做出結業的決定。 曾小姐感嘆,藤椅行業早已是「夕陽行業」超過20年,一路捱過了移民潮、亞洲金融風暴、沙士及新冠疫情等香港大事件,卻最終敵不過「歲月時光」和租金壓力。

這不單是一家店鋪的結束,更是香港傳統工藝逐漸式微的一個縮影。老師傅們手藝精湛,一生專注於製作,他們的器物承載著香港文化的一部分,是歷史,也是智慧的結晶。 然而,在經濟掛帥的社會下,不賺錢的傳統工藝往往被視為沒有價值,老師傅們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令人心生唏噓。

半價清貨,熟客尋寶

隨著結業日臨近,「籐藝籐器公司」推出了全場貨品大平賣,包括藤椅、茶葉、茶壺及擺件等,一律半價出售。 消息傳開後,不少市民聞訊而至,希望在老店的最後時刻,尋找屬於自己的心頭好。 其中不乏光顧多年的熟客,他們對藤椅的舒適情有獨鍾,有人甚至特意多買一張,以免夫婦「爭櫈坐」。 老闆曾先生也忙碌地招呼著陸續登門的客人,店內擺放著熟客相贈的字畫、花瓶等物品,充滿著人情味。 這些畫面,既是對老店的支持,也帶著一絲告別的傷感。

當傳統遇上現代的挑戰

藤器工藝並非完全失去市場。近年來,人們對自然、環保的意識提高,藤製家具和飾品因其天然的質感和獨特的風格,在現代家居中重新受到青睞。 甚至在時尚界,藤編元素也頻繁出現在設計中,顯示出其不隨時間而過時的魅力。 有年輕一代的創作者也在嘗試將傳統藤編技藝與現代設計結合,創作出兼具傳統與現代感的作品,希望能將這項工藝傳承下去。

然而,現實的經營環境,尤其是高昂的租金,成為了傳統手藝存續的巨大挑戰。老師傅們年事已高,體力不允許再進行大型家具的製作,而技藝的傳承需要時間和空間。 當沒有足夠的支持和有利的環境,即使手藝再精湛,也難以抵擋結業的命運。

結語:一份情感與文化的重量

「籐藝籐器公司」的結業,不只是一間商店的消失,更是香港一份珍貴的情感和文化的流失。它承載了幾代人的回憶,見證了香港的發展變遷。藤椅不僅是坐具,更是家的溫暖、歲月的沉澱。當這些老店一間間消失,我們失去的不僅是購買傳統器物的地方,更是與過去連結的一份情感。希望這個消息能喚起更多人對香港傳統工藝的關注和珍惜,讓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能在現代社會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間,得以延續和傳承。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