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盪之下的廣播之聲:解析川普政府時期美國之音的人事變動與影響
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席捲了成立近一個世紀的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 VOA),這家由美國政府資助、肩負向全球傳播獨立新聞使命的廣播機構,在川普政府後期經歷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戰。數百名員工遭到解僱,這不僅是數字上的減少,更是對其運作模式和新聞獨立性的一次劇烈衝擊。這場風波的來龍去脈為何?又對美國之音乃至全球資訊自由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人事風暴的始末:一場「瘦身」行動的真相
2025年5月16日,一則消息震驚了國際媒體界:川普政府解僱了美國之音近600名員工。這場大規模的裁員,主要針對的是約聘人員,其中大部分是記者,也包含一些行政人員,總數超過了美國之音員工總數的三分之一。此舉被視為川普政府持續意圖「拆解」美國之音的訊號,即便在一個月前,法院才裁定聯邦政府必須維持該廣播機構健全的新聞節目製作。
這波裁員行動並非毫無預警。早在2025年3月17日,川普政府就已解散了美國之音的母機構——美國全球媒體署(US Agency for Global Media, USAGM),並讓所有員工休假,同時停止對獨立媒體機構的資助。 雖然一個月後,一位聯邦法官裁定川普政府恢復了美國之音和其他美國資助新聞機構的所有職位和資金,認為其解散行動違反了法律和憲法,並指出由於這些削減,「美國之音在其80年的歷史上首次沒有進行新聞報導」。 然而,這波解僱行動似乎顯示出川普政府並未因此止步。美國全球媒體署的一位高級顧問凱瑞·雷克(Kari Lake)表示,此舉在政府的法律權限內,是為了「調整機構規模」和「減少聯邦官僚體系」,以符合政府的優先事項。她甚至表示:「繫好安全帶。還會有更多。」
事實上,這場人事風暴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川普總統對美國之音的長期批評。他曾稱美國之音是「激進美國之聲」(the voice of radical America),並稱其報導「令人厭惡」、「恥辱」。 在他上任後,他任命了政治盟友麥可·派克(Michael Pack)領導美國全球媒體署。 然而,派克的任期充滿爭議,一份聯邦調查報告發現,他多次濫用權力、違反法律和規定,並存在嚴重管理不當。 報告指出,派克試圖根據員工的政治信仰來解僱他們,這通常違反了聯邦公務員法。 他還被指控違反編輯防火牆規定,干涉記者的獨立性,並將負責維護美國之音新聞道德的標準編輯調職,使其無法正常履行職責。 此外,派克還被發現浪費公共資金,花費160萬美元與一家與政治有關的法律公司簽訂不必要的合同來調查員工。
無可否認,這次解僱行動對美國之音造成了切實的影響。被解僱的記者中,有一些來自新聞自由受到壓制的國家,他們的移民身份與在美國之音的工作掛鉤,這意味著他們可能不得不在短時間內離開美國。 這不僅對這些記者的個人生活產生巨大衝擊,也削弱了美國之音在這些地區提供獨立新聞的能力。
獨立聲音的捍衛:法律挑戰與後續影響
面對大規模的解僱和政府對新聞獨立性的干涉,美國之音的員工和支持者並未保持沉默。數名美國之音員工,包括白宮分社主任和新聞自由編輯,聯合提起了訴訟,認為關閉美國之音是非法和違憲的。 他們認為,國會創建並資助了美國之音,因此只有國會對該機構擁有獨家權力。 他們要求恢復所有全職員工和約聘人員的職位。
儘管面臨法律挑戰,川普政府依然推進其議程。凱瑞·雷克曾表示,美國之音將整合親川普電視頻道「一個美國新聞網」(One America News Network)的內容,該頻道曾支持關於2020年總統選舉的虛假信息。 這進一步引發了人們對於美國之音新聞獨立性受到侵蝕的擔憂。
麥可·派克在川普總統卸任後不久辭去了美國全球媒體署首席執行官的職務。 在拜登總統上任後,美國之音開始逐步恢復運作,一些被解僱的員工也得到了復職。例如,一位因播放當時副總統拜登的競選演講視頻而被麥可·派克試圖解僱的資深編輯,最終被美國之音恢復了職位。 一份政府問責項目(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Project)的報告讚揚了美國之音對這位被麥可·派克錯誤解僱的舉報人的復職。
然而,這場風波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它不僅暴露了美國之音作為一個由政府資助的獨立媒體機構所面臨的脆弱性,也引發了關於其編輯獨立性和政治干預的討論。
前車之鑑:獨立媒體的未來挑戰
美國之音的人事風暴,為全球範圍內由政府資助或與政府有聯繫的媒體機構敲響了警鐘。在一個資訊爆炸、假新聞氾濫的時代,獨立、客觀的媒體對於維護公共利益和促進民主至關重要。然而,當這些媒體機構面臨政治壓力甚至被視為宣傳工具時,其信譽和影響力將大打折扣。
美國之音成立於二戰期間,旨在 countering 納粹德國的宣傳。 數十年來,它一直向那些新聞自由受限的國家提供獨立報導,被視為捍衛資訊自由和促進民主的重要力量。 然而,川普政府時期的經歷表明,即使是在民主國家,獨立媒體機構也可能面臨來自政府的干預和壓力。
這場風波提醒我們,維護媒體的獨立性需要持續的努力和警惕。這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確保媒體機構的編輯自主權不受政治干預;加強媒體素養教育,提高公眾辨別資訊的能力;以及支持那些致力於提供獨立、客觀報導的媒體機構和記者。
美國之音的故事並未結束。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動盪之後,它仍在努力恢復元氣,繼續履行其向全球傳播獨立新聞的使命。然而,這段經歷將作為一個重要的案例,提醒我們媒體獨立性的脆弱,以及捍衛資訊自由的重要性。這不只是一場關於人事去留的爭議,更是關於公共廣播未來走向,以及在全球資訊戰中,獨立聲音能否持續發揮作用的關鍵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