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璀璨的聚光燈亮起,萬眾矚目的盛事在啟德體育園隆重登場。然而,在這片熱鬧非凡的場地邊緣,卻悄悄上演著另一齣戲碼——「包廂黃牛」。原本為企業尊享的VIP包廂,其入場機會竟在網路上被高價轉售,索價甚至高達五千元。這種亂象不僅擾亂了正常的票務秩序,也引發了公眾對於大型場館管理和黃牛問題的深思。
一窺「包廂黃牛」的神秘面紗
啟德體育園的主場館設計獨特,設有不同類型的包廂,其中包括位於3樓的企業專屬包廂。這些包廂提供了尊榮的觀賽體驗,包含獨立空間、餐飲服務等,原意是提供給企業客戶或合作夥伴使用。然而,近期在社交平台上,卻湧現大量聲稱可提供啟德體育園包廂門票的貼文,價格遠高於一般門票。這些賣家自稱代表不同的「票務公司」,手中握有多場演唱會的包廂票源,甚至有人聲稱從事「地下票務」生意多年,顯見這個市場已形成一定的規模。
記者「放蛇」調查發現,這些所謂的包廂門票並未公開發售,而是由企業租戶或其關聯方擁有。賣家提供的包廂票,票面上印有啟德體育園的標誌,並標註為「VBO_STAFF」,與城市電腦售票網的票券有所區別。 更令人意外的是,購買包廂票的散客,最終竟會與其他不相識的買家「拼團」使用同一個包廂,原本私密的空間頓時變成了「集散地」。 這種情況不僅讓消費者權益受損,也讓人質疑包廂的使用是否受到嚴格監管。
體育園方的回應與現行規定的挑戰
面對「包廂黃牛」亂象,啟德體育園有限公司發出嚴正聲明,強調所有包廂客戶必須遵守入場及租用條款,包廂門票不得轉售牟利。 園方表示,若客戶未行使包廂使用權,可安排其他客戶臨時使用,但絕不允許轉售行為。一旦發現違反使用條款,園方有權中止相關包廂的租用安排,並呼籲公眾務必透過官方渠道購買門票,以免受騙。
然而,現行的規定似乎未能完全遏制黃牛問題的蔓延。一方面,包廂門票並非公開發售,其流向相對不透明,增加了追蹤和監管的難度。另一方面,即使票券上印有「嚴禁轉售」字樣,但若缺乏有效的實名制驗證和入場查核機制,這些規定恐怕形同虛設。有賣家甚至透露,進入3樓包廂範圍後幾乎「無人理」,可以隨意進出其他包廂,這無疑暴露了體育園在入場管理上的漏洞。
「拼團」現象與消費者權益
「拼團」使用包廂的現象,揭示了黃牛操作模式的冰山一角。購買包廂票的消費者,雖然支付了高昂的價格,卻未能享受到應有的私密和專屬服務,反而需要與陌生人共用空間。 這不僅與包廂的定義相悖,也可能引發其他問題,例如噪音干擾等,影響其他觀眾的觀賽體驗。有記者在「放蛇」後反映包廂內的噪音問題,但賣家對票源閃爍其詞,未能給出合理解釋。
這種模式的出現,也反映了市場供求失衡和黃牛黨的趁虛而入。當熱門活動的門票供不應求時,部分消費者為了入場,不惜支付高價向黃牛購買,這無形中助長了黃牛市場的發展。而包廂作為一種特殊票源,更容易被黃牛黨利用,成為牟取暴利的工具。
打擊黃牛,共創公平購票環境
「包廂黃牛」問題,再次敲響了打擊黃牛的警鐘。要有效遏制黃牛亂象,需要多方協作,採取綜合措施。
首先,啟德體育園應加強包廂門票的管理和發放流程,確保門票流向清晰可追溯。考慮引入更嚴格的實名制驗證機制,例如結合人臉識別技術,確保門票僅限購票者本人使用,從源頭上堵截轉售的可能性。參考內地大型演出和比賽的「強實名制」做法,要求購票人必須攜帶身份證原件才能入場,實現「人、票、證」合一。
其次,加強場館內部的監管和巡查力度,特別是對於包廂區域。增派工作人員,嚴格執行入場和使用規定,防止未經授權的人士進入包廂或在包廂內從事不當行為。有報道指出,警方曾喬裝歌迷在場外打擊非法兜售門票,並拘捕涉案人士,這種執法行動應持續進行並擴大範圍,涵蓋場館內外。
此外,修訂相關法例,提高炒賣門票的罰則,增加黃牛黨的違法成本,亦是必要的手段。現行法例對炒賣黃牛的罰則相對較輕,未能形成足夠的阻嚇力。 期望當局能適時考慮修例,訂立更具阻嚇力的罰則。
最後,呼籲公眾提高警覺,切勿透過非官方渠道購買門票,以免遭受損失。同時,若發現有炒賣行為,應積極向相關部門舉報,共同維護公平的購票環境。
總結:前行的路,挑戰與機遇並存
啟德體育園作為香港重要的體育基建,其成功運營不僅在於舉辦精彩的賽事和活動,更在於能否建立一個公平、有序、健康的票務和入場管理體系。 「包廂黃牛」問題的出現,是體育園在運營初期面臨的一個挑戰,但也為未來改進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透過加強管理、完善機制、嚴格執法以及提高公眾意識,相信啟德體育園能夠逐步克服黃牛問題,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一個真正優質、公平的文體盛事體驗,不辜負其作為香港體育新地標的期望。前方的路或許仍有挑戰,但只要各方齊心協力,香港盛事之都的美譽將更加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