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長期致力於推動「兩文三語」的教育政策,目標是培養市民同時掌握中文(包括粵語與書面中文)、英語與普通話這三種語言技能,從而促進文化多樣性交流並提升香港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近期,香港電台攜手教育局與語言常務委員會,推出了嶄新的電視節目《兩文三語無限可能》,藉由生動活潑的短片形式,展現兩文三語在實際生活及職場上的多重應用,並強調這套政策對於個人發展及社會融和的重要影響。本文將從節目內容解構、嘉賓經驗分享,以及兩文三語在多領域的優勢等方向做深入分析。
《兩文三語無限可能》節目介紹與背景
這套名為《兩文三語無限可能》的節目於2025年5月17日正式開播,固定於每週六下午6時55分在港台電視31頻道播出,由香港電台、教育局與語言常務委員會三方協作製作。節目邀集來自不同社會背景的嘉賓,分享他們如何透過兩文三語的靈活運用,抓住更多生活與事業機會,開拓屬於自己的人生旅程和無限可能[1]。備受矚目的是被譽為「2025年兩文三語運動大使」的張敬軒,他利用自己在音樂領域的多元文化背景發揮獨特優勢,透過精準掌握粵語、普通話與英文的發音特色,不僅提升作品感染力,同時展現了雙母語配合普通話的強大職業競爭力[4]。
多元應用:從個人到社會層面的影響力
從個人層面來看,能夠熟練掌握兩文三語,不僅有助於強化溝通技巧,更大幅提升職場上的競爭實力。舉例而言,張敬軒憑藉他流利的粵語、普通話與英語演繹歌曲,不但成功打入華人音樂市場,還能跨越文化障礙進入國際舞台。他分享道,每一種語言及口音均有其獨特韻味,必須細心領會與演繹,這也是他能在事業上屢創佳績的重要關鍵[4]。
在教育領域,節目透過多元真實的學習故事激勵學生掌握不同文字與口語,促進跨文化理解,增強他們未來升學及就業時的多面向選擇。此舉同時有助鞏固香港本土文化認同,且能緊密連結內地與國際環境,成為香港持續保持競爭力的核心策略之一[1][2]。
社會層面上,具備兩文三語能力促使不同族群之間的溝通更為順暢,有效減少誤會,提高社會凝聚力。政府部門、公營機構及商業領域均看重員工的雙母語及普通話水平,這不僅能提升公共服務質素,更方便打入龐大的內地市場,拓展業務邊界[1][5]。
未來展望:持續深化與創新的推動策略
隨著全球化步伐加快,「兩文三語」早已超越基本語言技能範疇,邁入專業化與多元化發展新階段。《兩文三語無限可能》節目的推出,不僅激發社會公眾對此議題的重視,也促使各界反思如何將兩文三語融入日常生活、藝術創作、媒體製作乃至科技研發等多個層面。未來,強化師資專業培訓、利用多渠道推廣以及結合數碼化教學平台,將成為推動兩文三語教育穩健發展的關鍵方法,從而確保年輕一代能全面享有雙母語加普通話帶來的多元優勢[1][3]。
總的來說,《兩文三語無限可能》並非僅僅是一套教育宣傳短片,而是香港社會多元融合與國際化發展願景的生動投射。它充份展示出掌握多種書面語言及口語表達,不但為個人生活與事業開闢更寬廣的視野與機會,亦令城市充滿活力與希望。展望未來,期待此類倡議能持續推動,使得「雙母語+普通話」真正成為每位香港人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一同構築一個更加包容且繁榮的香港社會[1][4][5]。
資料來源:
[1] www.rthk.hk
[2] www.youtube.com
[4] gbcode.rthk.hk
[5] www.rthk.hk
Powered By YOHO AI